在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渠江二级支流后河与中河交汇处的冲积平坝上,有一处改写巴蜀文明史的重要遗址——罗家坝遗址。这片总面积约257万平方米的土地下,埋藏着5300多年的文明密码,被誉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之一。2023年4月,全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在这里正式对外开放,为世人揭开了巴文化神秘面纱的一角。
文明密码:
罗家坝遗址的千年回响
站在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右侧一块倾斜放置的圆柱形大石头,这是利用天然岩体改造而成的巴蜀印章形象,象征着巴人的权力与信仰。博物馆主体建筑设计形似篆书的“巴”字,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整体造型既现代又古朴,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文明的当代重生。
![]()
罗家坝遗址航拍
走进博物馆二楼序厅,“西南有巴国”五个大字赫然墙上,仿佛穿越时空的问候。展厅分为“揭秘罗家坝”“寻踪觅巴国”“考古巴王城”三大单元,500余件文物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分区,系统展示了罗家坝遗址出土的生活用具、兵器、礼器、龟甲等各类珍贵文物。中央竖式展柜中陈列的“镇馆之宝”——嵌错水陆攻战纹铜豆,其纹饰生动再现了巴人水战、陆战和攻城的战争场景,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记者在遗址考古现场探访边看到,层层叠叠的文化堆积仿佛一部厚重的历史书,记录着巴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的漫长岁月。
![]()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
据了解,罗家坝遗址总面积103万平方米,核心区面积70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已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中心遗址之一。自1999年首次发掘以来,罗家坝遗址已历经九次系统性考古发掘,总面积达6300平方米,出土青铜器、陶器、石器、玉器等各类文物4000余件。2025年5月公布的第九次考古发掘成果显示,新出土珍贵文物400余件,其中铜印数量创历年之最,为破解巴文化未解之谜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考古工作者正在进行的第十次考古勘探,有望进一步揭示巴文化的更多秘密。
据罗家坝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罗家坝遗址文化堆积深厚达2.75米,分为11层,涵盖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东汉时期,时间跨度超过4000年。东周墓地排列有序,从南向北分为6排,排与排之间可能存在血亲、等级或时代关系,为研究巴国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青铜印记:
兵器与礼器里的巴国秩序
达州博物馆专家冉明告诉记者:“罗家坝遗址的考古发现,还原了一个鲜活的巴人世界。据史料记载,巴人起源于鄂西清江流域,后沿长江向上游发展,到达嘉陵江流域和汉中等地,形成南北两支。其中,以嘉陵江流域为中心的板楯七姓之巴,以射虎为业,被称为‘賨人’。”
考古证实,宣汉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属賨族活动范围,罗家坝遗址正是巴人賨族的重要聚落中心。在这里,男性墓葬多随葬青铜剑、矛、箭镞等兵器,女性墓葬则有纺轮、串珠、玉管等物品,反映了巴人“男尚武、女善织”的社会分工。出土的青铜兵器中,巴人标志性兵器——柳叶剑尤为引人注目,其造型轻巧锋利,体现了巴人精湛的青铜铸造技艺和勇武善战的民族性格。
![]()
嵌错水陆攻战纹铜豆
巴人的文化创造力令人惊叹。中国古代典籍记载最古老的音乐创作就产生于巴地,巴渝舞源于巴师伐纣时的“前歌后舞”,舞风刚劲,音乐铿锵,属武舞、集体舞。汉初,巴渝舞成为宫廷乐舞,用于宫中观赏、接待使节、祭祀和丧礼等重要场合,直至唐代仍在宫廷流传。如今,川东巴人后裔的踢踏舞、摆手舞、腰鼓舞、盾牌舞等,都是巴渝舞的流变,而薅草锣鼓、川江号子、劳动号子等民间艺术形式,也与巴渝舞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古代巴人善酿清酒,以“巴乡清”著称于世。考古发现的陶瓮、铜罍等酒器,印证了巴人发达的酿酒业。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巴人的生活习俗,更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符号之谜:
未破译的巴蜀图语与信仰
作为我国目前所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中心遗址之一,罗家坝遗址与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古蜀大型船棺独木棺葬遗址并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2001年6月,罗家坝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这些荣誉的背后,体现了罗家坝遗址在巴文化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
巴蜀图语铜印章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考古人员在距今2000多年的东周墓葬中发掘出十余片龟甲,这些残留有占卜痕迹的龟甲,为巴人“尚巫”习俗提供了实物佐证。同时,在出土的印章和兵器上新发现了60多个巴蜀符号,这些神秘的符号至今未能完全破译,成为研究巴人文字系统的重要材料。
经专家鉴定评估,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中,有9件被认定为一级文物,包括嵌错水陆攻战纹铜豆、嵌错狩猎纹铜壶、巴蜀图语铜印章、蟠螭纹铜簠、铜带鞘双剑等。这些文物不仅工艺精湛,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为研究巴国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主办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学术研讨会、“寻巴觅賨——川渝地区巴文化研究论坛”等多场重要学术活动,不断深化对巴文化的认识。罗家坝遗址的考古研究,正在改写人们对巴蜀文明的认知,为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旅共生:
让巴文化绽放全新光彩
2025年5月16日,“让世界看见巴文化”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在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启动,来自川渝陕黔鄂五省市的巴文化区域协同发展联盟单位,以及四川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巴文化研究相关话题。同时,5省市的45家单位共同成立了巴文化区域协同发展联盟。这一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巴文化研究和保护进入了区域协同、共同发展的新阶段,为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罗家坝遗址的保护利用,也为达州文旅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全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接待团队570余批,举办文创课堂及社教活动75场,成为展示巴文化的重要窗口。宣汉县正积极推进罗家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新建遗迹展示区、巴人新居、巴人街等设施,为游客提供更直观、更丰富的参观体验。
![]()
嵌错狩猎纹铜壶
2025年,达州市发布了5条“巴文化主题游径”,包括文明曙光·文博探源之旅、金戈铁马·两汉三国之旅、青岩石巷·古镇寻觅之旅、西南奇胜·生态康养之旅、雄关胜景·山城文化之旅。这些线路涵盖了罗家坝遗址及考古公园、城坝遗址、月亮坪森林康养度假区、巴山大峡谷景区等40多个点位,融合文化体验、生态观光、民俗风情,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
每年举办的巴人文化艺术节、“让世界看见巴文化”等系列活动,让巴文化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巴渝舞表演,品尝巴乡清酒,体验巴人传统手工艺,感受巴文化的独特魅力。
![]()
罗家坝遗址发掘现场
罗家坝遗址,这颗镶嵌在渠江之畔的巴文化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这里,我们不仅能读到一部厚重的巴人文明史,更能感受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博大精深。守护罗家坝,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文化根脉;传承巴文化,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薪火。
结语:
罗家坝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巴文化的窗口。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文化蕴含的开拓进取、兼容并蓄、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至今仍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罗家坝遗址,这颗镶嵌在渠江之畔的巴文化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随着罗家坝遗址第十次考古勘探的启动,罗家坝遗址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揭晓。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读到一部厚重的巴人文明史,还能感受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博大精深。
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处遗迹都是文明的印记,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智慧与荣光,也为我们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深刻启示。(罗家坝遗址博物馆供图)
来源:达州融媒记者 程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