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一下,自己漂在漆黑的大海里,四周啥也看不见,就听见一阵阵低沉的“呜呜”声从水底冒出来,像老唱片机在放一首没完没了的歌。
这声音能传几百公里远,穿透整个大洋,可周围连个鬼影子都没有。这就是鲸鱼的歌声:座头鲸的“鲸歌”。
科学家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录下了这动静,但直到今天,咱还琢磨不透:它们为啥要这么唱?在这么大个海洋里,这歌声是给谁听的?
![]()
鲸歌这事儿,主要是座头鲸的拿手好戏。它们可是海洋里的“金嗓子”,每年冬天从北极游到热带海域生娃时,就开唱了。1970年,美国生物学家罗杰·佩恩头一回用设备录下这些声音,结果震惊了整个科学界。
他发表的论文(1971年《科学》期刊)详细描述了座头鲸歌声的复杂结构:每首歌分好几段,每段由“单元”组成,像“呼呼”、“嘀嗒”这些音节,能重复个十来分钟,整首歌能拖到20分钟以上。
![]()
频率呢?大多在20到200赫兹之间,人耳朵勉强能听见,但在水里传得贼远,轻松跑个16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为啥这么设计?佩恩团队推测,这跟海洋环境有关,深水层声音传得远,但空旷得很,座头鲸得靠大嗓门找伴儿。
可问题来了:座头鲸唱歌图啥?科学证据指向了“找对象”。雄鲸是主力歌手,只在繁殖季节开嗓,雌鲸则安静当听众。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长期追踪显示,歌声越复杂的雄鲸,越容易勾搭上雌鲸。
![]()
这就像参加相亲节目,谁唱得花哨,谁就吃香。2018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团队用水听器录了上千小时鲸歌,发现雄鲸会“抄作业”,如果一头鲸唱出新调子,别的雄鲸很快学会,整个种群曲风就变了。
这可不是瞎闹腾,而是社交信号:告诉竞争者“这儿我罩着”,或者向雌鲸炫耀“哥有才又有力”。但海洋太大了,座头鲸常孤零零游着,歌声常飘进虚空。
![]()
费老大劲唱半天,可能没谁听见,这不透着股子孤独吗?浪漫的是,一旦雌鲸回应,俩鲸就能配对,歌声就成了它们爱情的桥梁。
不过,鲸歌的孤独感,还跟人类活动扯上关系。海洋噪音污染,轮船马达、海底钻探的轰隆声正淹没鲸歌。人为噪音让鲸歌传播距离缩短了六成,座头鲸得扯着嗓子吼才能被听见。这多憋屈啊?
![]()
原本空灵的歌声,硬生生被逼成“噪音大战”。好在保护措施起了作用,国际捕鲸委员会的禁捕令后,座头鲸数量从1986年的5000头回升到如今8万多头。
可新问题又冒出来,气候变化搅乱了它们的迁徙路线,有些鲸群迷路,歌声也跟着乱套。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观测就发现,水温升高时,鲸歌变短变急,像在赶时间。保护鲸鱼迫在眉睫,要不以后再也听不到海中的鲸歌了。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