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疫苗有望简化免疫程序和提高覆盖率,但由于抗原相容性、免疫原性平衡和配方复杂性,仍然存在技术挑战。
2025年10月24日,厦门大学夏宁邵、李少伟、顾颖、郑子峥、陈俊煜、李婷婷共同通讯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在线发表题为“Nanobody-based combination vaccine using licensed protein nanoparticles protects animals against respiratory and viral infecti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一种模块化策略,该策略使用单组分纳米抗体结合剂将不同的抗原非共价结合到已获许可的戊型肝炎疫苗的完整颗粒上。
![]()
多病原体、多价组合疫苗代表了公共卫生社会经济的顶峰。这种疫苗不仅合理简单,而且巩固了一种为目标年龄组或地区地方病提供保护的手段,以对抗特定临床综合征的多种病原体、不同菌株或相关的变体。在冠状病毒疾病2019(新冠肺炎)疫情的背后,这种候选疫苗可以通过提供战略解决方案来增加疫苗接种覆盖率,从而防止病毒进化的灾难性影响,从而彻底改变我们的卫生行业;简化免疫接种;提高医疗效率;并解决疫苗输送系统固有的后勤和经济挑战。事实上,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和白喉、破伤风和无细胞百日咳抗原(DTaP)疫苗(与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和乙型肝炎疫苗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他疫苗一起)已被广泛用于控制疾病。
就目前所需的单独疫苗给药次数而言,免疫程序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实施起来也越来越困难。这给新疫苗的开发和引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针对不同病原体发挥作用的复合疫苗可能有助于缓解成本、物流障碍和当前免疫覆盖率下降等问题。事实上,以DTaP和麻疹为基础的联合疫苗之前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简化了个人每次就诊的疫苗清单,特别是在婴儿和幼儿中,从而大大有利于公共卫生结果。因此,组合疫苗可以扩展到针对遗传变异病原体的多种变体或多态表位进行保护,例如,使用颗粒即插即用方法。然而,尽管持续存在和新出现过多的致命和不断演变的病原体,目前只有少数复合疫苗可用。
![]()
基于戊肝疫苗p239颗粒的联合疫苗的分子设计策略(图源自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免疫联盟(疫苗联盟)等主要组织倡导优先努力探索混合疫苗设计和工程的复杂性,并推动学术界、产业界和监管机构加强合作。需要这种合作努力来解决与复合疫苗相关的固有技术挑战。事实上,必须设计多种抗原组合来平衡个体免疫原性,并且必须控制疫苗成分的相容性以避免免疫干扰。此外,临床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修改和增强检测方法,以生产和验证这些高度复杂混合物的有效性。
在这里,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四合一的候选联合疫苗,其中来自3种主要呼吸道病毒—新型冠状病毒(SARS-2)、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11种抗原与HEV特异性纳米抗体P1-5B融合,并与来自Hecolin的完整颗粒p239抗原非共价结合。这些p239:NB-抗原颗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诱导高中和抗体滴度,其跨进化枝中和作用与双组分SpyTag/SpyCatcher系统中共价存在的相同抗原相当,同时由于P1-5B结合p239上可及的凹陷位点,保留了Hecolin的原始免疫原性。在小鼠、仓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NHP)模型中,这种候选疫苗显示出优异的毒理学特性,并针对SARS-2、流感、呼吸道合胞体和戊型肝炎病毒的攻击提供保护,强调了未来组合疫苗的简化和可扩展解决方案。
![]()
转载自iNatur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