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下者用力,中者用智,上者用人。
所谓的帝王心术,其实不是权谋算计,而是一种高层级的思维模式。
而这种高级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识人、用人。
显然,要想达成这样的境界,势必需要我们在现实当中不断地积攒经验,识别人才。
然后,还要自己懂得在不断用对人,用对大量的人,最终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所以,掌握住下面这三种帝王心术思维,你在生活中就能破局而出。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一个人但凡拥有真正的本事,都不会拿出来炫耀的。
而且这些人往往都有自知之明,甚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清醒而理性地做好自己。
尤其是在意识到自身力量不足的时候,就会刻意而真实地去认识自己、认清自己。
最终,要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积累,等到关键时刻一击即中。
就像当年越王勾践兵败后,在吴国为奴三年,在成为吴国的奴隶时间里,其中的煎熬可想而知。
他住灰暗阴冷的石屋里,为王室养马驾车,甚至尝粪问疾。
但是,看清形势的勾践,并没有硬碰硬,而是表面上对吴王百依百顺,没有任何怨言,降低对方的试探。
另外一方面,他却在暗地里却卧薪尝胆,训练精兵,发展生产,壮大自己的力量,直到时机成熟,一举灭吴。
《周易》里有句话说得好:“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在自己实力不足,甚至还是在人生低谷期时,不要急着显露锋芒。
而是要把精力用在提升自己上,不断地挖掘自己,成长自己,静候属于你的时机。
这背后的意义就是,普通人总在那里不分青红皂白地寻找捷径。
但是高手,却在看不见的地方默默扎根,静静蓄能,不断地走向自我成长。
和光同尘,亲疏有度
真正的高手,在与人相处时,最忌非黑即白。
的确,你会发现身边那些总是过于固执,认知停滞不前的人,是非黑白的潜意识实在太强。
对于他们来说,事情要么完全正确,要么完全错误,根本没有中间的地方。
以至于自身的认知会变得越来越极端,甚至是越来越不可理喻。
但是高手不一样,他们对自身的要求,就要像水一样,能适应任何容器,但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质。
然后,才能够在现实生活当中做到灵活变通,随机应变。
汉文帝即位前作为代王,在吕后专权的险恶环境中,可谓是艰难地存活着。
他为了保全自己,为了不让身边那些监控自己的人察觉到异常,于是求自己从不结党营私,对各方势力都保持适当距离。
以至于自己最终成功登基后,他对功臣既给予厚待,又逐步收回兵权,对诸侯王既施恩泽,又暗制衡。
这种克制又灵性的安排和掌控,既不过分亲近,也不刻意疏远,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安全感。
老子说过:“和其光,同其尘。”
真正的高手,从来不与人硬碰硬,更不会强硬地得罪人。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没必要的,也是愚蠢的得不偿失的行为。
于是,不管做什么事,自己能够做到融入但不融化,随和但有原则。
这样的话,就可以跟任何事情、任何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既保护自己,也看清他人。
与人相处最好的状态,是既不太远也不太近——太远则疏,太近则狎。
知人善任,扬长避短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有边界。
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自身的力量有限,这样的人才能够发挥出大众的力量。
也就是说,聪明人不是事事亲为,而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如此,真正做到扬长避短,知人善任,能够发挥出群体的力量,最终才能够壮大自己的力量。
唐太宗李世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用人智慧。
比如说,他用房玄龄的善谋,杜如晦的能断,魏征的敢谏,以及李靖的善战。
他知道每个人的长处和短板,然后,在不同的位置上,又可以把他们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最终,发挥出每个人应有的才能和智慧,力量和实力,如此也能壮大自己的能耐。
《管子》中有云:“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
看清一个人的能力,给他合适的职位,这是用人的关键。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自己多能干,而在于能让能干的人为你所用。
以上这三种思维,本质上都是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尊重、运用以及升级。
如此恰如其分地证明,藏器于身,是尊重成长的规律;和光同尘,是尊重人际的边界;知人善任,是尊重个体的差异。
当一个人真正懂得开始用这种格局看待世界,打开自己的眼界,发挥出自己的能耐,最后许多困扰自然会迎刃而解。
慢慢地,当我们具备了这三种思维,就会发现这些不仅是帝王的智慧,更是每个成熟的人都应该具备的生存哲学。
一旦我们拥有了这种思维,思路,思想,可以说我们就已经蜕变成不再是普通人眼界和格局的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