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买房成本大降!投资买房不赚钱,只剩刚需撑市场,你的房会贬值吗

0
分享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在各类社交平台上,有关房价的讨论始终热度不减,焦点集中于何时购房更为合适以及房价能否真正实现稳定。无论是首次置业者的犹豫不决,还是曾经活跃在楼市中的投资者保持谨慎,住房价格已成为牵动公众情绪的重要经济指标。

尽管社会各界普遍希望房价能够回归合理区间,但在经历多轮政策调整后,市场反应并未完全契合预期。这引发深入思考:是调控力度尚显不足,还是我们忽略了影响房价更深层次的运行机制?



探讨如何实现房价的长期稳定,有两个基础性问题必须直面:谁在买房?房子最终由谁居住?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揭示了房地产市场的根本逻辑——供需结构的真实匹配程度。

当前城市内部呈现出明显的居住需求分化现象:一些新建楼盘在开盘阶段便出现抢购热潮,但交付后实际入住率偏低,夜晚亮灯户数不足三成;而靠近优质学校、地铁站点等核心资源的老城区住宅,即便建筑年代久远、设施相对陈旧,依然维持强劲的交易活跃度。



这种反差本质上反映了购房主体与使用主体之间的错位。在过去十余年的高速扩张期,大量购房者以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的,房屋长期处于空置状态,依靠转手差价获取收益成为主流模式。

如今,这一依赖资本利得的投资路径已难持续,投资型买家正逐步退出市场舞台,房地产的功能定位正在向“住有所居”回归。与此同时,具备真实生活需求的刚需人群仍广泛存在,构成了支撑行业运转的基本力量。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年度新房销售面积稳定在七亿至八亿平方米之间,个别年份甚至有望逼近九亿乃至十亿平方米。从体量上看,这样的市场规模足以满足数十个百万级人口城市的新增住房需要,显示出一定的基本面支撑能力。

然而,若与市场高点时期相比——如2016年至2018年部分年份超过17亿平方米的销售数据——当前整体规模已大幅缩水。这一收缩背后的核心动因,正是购房动机的根本转变。



过去,投资属性主导市场,交易行为呈现“击鼓传花”特征,只要后续接盘者不断,价格便可持续上行。当下,投机性需求几乎全面退场,购房决策更加注重实用性与性价比,缺乏真实居住支撑的交易比例显著降低。

这也解释了为何房价脱离了以往快速攀升的轨道,逐步进入平稳运行阶段——当投资驱动力消退,市场节奏自然更多由刚需群体的实际购买力和真实需求所决定。



面对仍然存在的居住需求,有人提出疑问:为何不再出台更强有力的刺激措施来提振市场?事实上,目前可用于稳定房价的主要政策工具已基本部署到位,进一步操作的空间日益有限。

金融端的调节是影响购房成本的关键手段,相关政策已历经多次优化。目前多数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已降至4%以下,部分三四线城市甚至下探至3.8%左右,处于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首付门槛也同步下调,首套住房最低首付比例可至20%,二套房则普遍控制在30%左右。相较十年前普遍高于30%的首付要求及6%-7%的贷款利率环境,当前购房的资金压力明显减轻。

在调控层面,曾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而实施的限贷、限购、限价等约束性政策,如今已在绝大多数城市取消。部分地区还推出了“购房落户”政策,允许购房者通过房产交易获得本地户籍,进而享受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



更有城市叠加发放购房补贴,形式包括按成交总价的1%至3%给予现金返还,或直接派发购房消费券,进一步压缩实际支出成本。

从政策成效看,部分城市在解除限购后确实迎来一波集中入市潮,成交量短期回升,但约半年后市场再度趋于平淡。这一趋势表明:现有可行且具执行条件的政策措施已基本落地,短期内难以推出更具突破性的新举措。



市场上仍有声音期待更激进的干预方式,例如政府直接向个人提供购房资金补助,或强制要求开发商降价销售。然而这类设想面临现实制约:大规模财政补贴将带来沉重支出负担,不具备可持续性。

若强行压低房价,则可能造成房企现金流断裂,增加项目烂尾风险,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因此,当前政策体系是在多重权衡后的最优平衡方案,依靠行政手段大幅拉升房价的可能性极低。



也曾有建议主张通过行政命令设定房价下限,禁止低于某一标准出售房产,以此防止价格下跌、稳定市场预期。该思路看似直接有效,却忽视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法则。

历史经验显示,价格管制往往适得其反。例如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为应对通胀推行房租冻结政策,短期内租金得以控制,但长期导致房东减少维护投入,房屋质量下降,新建供应意愿减弱,最终加剧住房短缺,弱势群体更难获得住所。



若将此类做法应用于商品房市场,可能诱发两类后果:其一,开发商为规避限价限制,可能通过捆绑车位、升级装修等方式变相抬高总价,购房者实际负担并未减轻;

其二,在市场低迷时期,企业可能选择延迟推盘或将房源空置,避免触碰价格红线,结果导致有效供给减少,反而加大刚需群体的购房难度。这种表面维稳、实质扭曲资源配置的做法,已被实践反复证明不可持续。



从根本上看,政策的作用在于调节而非颠覆市场规律。经济学理论指出,供求关系是驱动资源配置的“无形之手”,政府干预只能在特定时段缓解矛盾,无法彻底逆转供需失衡的根本格局。

倘若宏观调控真能随意改变供需关系,人类历史上便不会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然而事实是,1929年大萧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本质上都是供需严重错配所引发的系统性震荡。



房地产市场同样遵循此规律。此前房价持续上涨,源于需求旺盛叠加投资推动;当前趋于平稳,则是因为供给总量趋于饱和,投资需求撤离,市场重心转向以自住为核心的消费逻辑。

对于房价未来的走向,社会可能存在悲观情绪,但更为理性的态度应是接受“房价新常态”——不再执着于单边上涨的旧模式,而是以平稳、健康、可持续为目标构建新的市场共识。



对刚需购房者而言,当前正处于一个相对冷静与理性的窗口期。房价摆脱了过去剧烈波动的状态,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用于选房、比价与决策。

同时,低利率与低首付政策降低了准入门槛,拥有稳定收入来源和合法购房资格的家庭,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挑选适宜居所,无需被恐慌情绪裹挟,保持独立判断即可实现理性置业。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去投资化过程有利于房地产长期健康发展。当住房回归居住本质,其社会功能将聚焦于保障民生安居,而不是沦为少数人攫取财富的工具。

展望未来,随着人口流动格局演变与城市功能布局优化,房价或将呈现区域分化态势:一线城市及核心地段因人口集聚、资源密集,价格有望保持韧性;而人口净流出、产业支撑不足的城市,房价可能面临缓慢回调。这种差异并非衰退征兆,而是市场走向成熟与理性的必然体现。



回到问题的本质——谁在买房?谁在居住?答案已愈发清晰:购房主力正转向具有真实生活需求的群体,房屋最终服务于日常居住功能。

当整个市场围绕这一核心逻辑运转时,价格自然会趋向均衡。现有政策已发挥最大调节效能,接下来的阶段将是市场自我修复与再平衡的过程。与其纠结于房价是否还能上涨,不如认清现实,立足自身条件做出务实选择,这才是面对住房问题应有的理性姿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分享解剖学知识,破除多年来的G点谣传

分享解剖学知识,破除多年来的G点谣传

远方青木
2025-10-25 00:06:11
新加坡总统严正警告中国:若欲维护和平,需放弃一项东西

新加坡总统严正警告中国:若欲维护和平,需放弃一项东西

文雅笔墨
2025-11-02 11:43:09
赫鲁晓夫政变细节:朱可夫提前调兵入莫斯科,会上拔枪扣押贝利亚

赫鲁晓夫政变细节:朱可夫提前调兵入莫斯科,会上拔枪扣押贝利亚

大海的诺言
2024-10-03 08:36:35
CCTV直播!德国冠军赛赛程出炉:张本智和夺冠难!国乒全员弃赛

CCTV直播!德国冠军赛赛程出炉:张本智和夺冠难!国乒全员弃赛

好乒乓
2025-11-03 12:25:45
城管砸烂“老兵烧烤”,叫嚣让他随便告,凌晨领导急电:闯大祸了

城管砸烂“老兵烧烤”,叫嚣让他随便告,凌晨领导急电:闯大祸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2 09:48:53
重磅!今天起,中国护照免签入境新西兰,只需满足这些条件!

重磅!今天起,中国护照免签入境新西兰,只需满足这些条件!

这才是新西兰
2025-11-03 06:48:50
以媒:针对内塔尼亚胡因涉嫌受贿等受审,特朗普称美国将出手干预

以媒:针对内塔尼亚胡因涉嫌受贿等受审,特朗普称美国将出手干预

环球网资讯
2025-11-03 11:07:31
李兰娟院士:天气渐冷,吃完他汀药后,请务必注意这6个隐患

李兰娟院士:天气渐冷,吃完他汀药后,请务必注意这6个隐患

白宸侃片
2025-11-02 06:02:22
江苏一老人,时隔60多年才突然发现:自己是中央特科重要人员

江苏一老人,时隔60多年才突然发现:自己是中央特科重要人员

大运河时空
2025-11-02 17:00:03
潜伏在我国高层的四大间谍,被安插在军政两界,导致我国损失惨重

潜伏在我国高层的四大间谍,被安插在军政两界,导致我国损失惨重

阅识
2025-10-28 15:23:15
面相又变了,50岁赵薇近照曝光婚礼上用心打扮,却走不了回头路

面相又变了,50岁赵薇近照曝光婚礼上用心打扮,却走不了回头路

洲洲影视娱评
2025-11-03 18:18:49
1940年炊事员在朱德饭里下毒,枪毙之时,杨奇清提出:重审此案

1940年炊事员在朱德饭里下毒,枪毙之时,杨奇清提出:重审此案

兴趣知识
2025-11-02 22:31:06
跟雷军发财了,小米大批高管杀入富豪榜

跟雷军发财了,小米大批高管杀入富豪榜

新行情
2025-11-03 14:51:28
泪目!王艺迪夺冠后直言将胜利送给中国队 扛巨大压力只字不提

泪目!王艺迪夺冠后直言将胜利送给中国队 扛巨大压力只字不提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1-03 04:28:29
中国加速布局!普京对华发表历史性声明!外交部正式回应

中国加速布局!普京对华发表历史性声明!外交部正式回应

叮当当科技
2025-11-03 05:31:41
1945年,法国巴黎,伊娃的衣服被人扒下来,丰腴的身体没任何遮挡

1945年,法国巴黎,伊娃的衣服被人扒下来,丰腴的身体没任何遮挡

百态人间
2025-11-03 16:15:12
因剧组经费不足,《亮剑》临时喊来6个群演,没想到却成为了经典

因剧组经费不足,《亮剑》临时喊来6个群演,没想到却成为了经典

白面书誏
2025-10-31 09:19:03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王建军党籍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王建军党籍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3 11:13:13
不装了!陈芋汐哭红双眼、再谈全红婵,原来这才是两人真实关系

不装了!陈芋汐哭红双眼、再谈全红婵,原来这才是两人真实关系

暖心萌阿菇凉
2025-11-03 21:37:38
4天的沉默印证游本昌“真实人品”,为他撑腰的,不止金靖

4天的沉默印证游本昌“真实人品”,为他撑腰的,不止金靖

娱乐圈笔娱君
2025-11-03 16:12:23
2025-11-03 22:39:00
纪中百大事 incentive-icons
纪中百大事
阳光映照笑容,绽放灿烂光彩。
2010文章数 20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信达·繁花里 | 老照片征集活动 温情启幕

头条要闻

57名储户在银行大厅受骗损失千万本金 当地成立调查组

头条要闻

57名储户在银行大厅受骗损失千万本金 当地成立调查组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环比增长28.7% 方程豹品牌10月销量31052辆

态度原创

时尚
家居
手机
数码
军事航空

这些才是适合普通人的穿搭!多穿基础款和半身裙,简约又得体

家居要闻

岁月柔情 现代品质轻奢

手机要闻

OPPO 11月升级机型公布:搭载ColorOS16正式版

数码要闻

299元荣耀亲选100W移动电源开售:20000mAh容量、自带挂绳设计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