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73岁初代丁克现状颠覆想象:无儿无女,活一天开心一天,后事已经想好……

0
分享至



人口统计中有个概念,叫一代户。

指的是同辈人居住或单身居住。

这两年一代户的占比已经逼近50%了。

身边未婚未育的、丁克的、空巢的……也眼见着越来越多。

的确,在谁也逃不掉的养老问题上,没孩子的人难免比有孩子的人要焦虑。

最近看了一些老人的现状和中年人的计划,觉得很有参考意义。

分享给大家。

10多年前做人口普查,全国绝大多数还是二代户。

也就是说父母+孩子组成的三、四口之家是比较普遍的家庭模式。

可10年过去,变化巨大。

这两年一代户的占比已经逼近50%了


提起这个,是因为前两天的一篇文章聊到独生子女的养老难处。

留言区有读者表示担忧:

那些无子女家庭又该如何是好?


先看看几位老人是怎么操作的。

有个博主街头采访过一位上海阿姨:73岁,没有孩子。

她和丈夫都是大家庭出来的,特别渴望人少清净的生活。

所以结婚40年,一直没考虑过生孩子。

但老伴现在快80岁了,她自己也年过古稀。

采访的小伙子都忍不住问,上了年纪,这样要怎么生活呢。

没想到阿姨一脸惊讶:

??我俩明明生活得很好啊。


原来老两口很会安排无孩的老年生活。

老伴比较宅,乐意在家看看书,同时包揽家务。

阿姨则爱玩,就每天上公园跳舞、打鼓,顺便负责买菜回去。

这样做到了各自尽兴,同时配合默契,能彼此照应生活。

她还经常到处去演出,报团去旅游。

别的阿姨总因为要带孙子抽不开身,她却一身轻,随时想走就走。

至于往后的问题,她也不太纠结,现在过得快乐最要紧。


这是老伴尚在的情况,但岁数大了,总有一天要面临着失去和孤独。

另一个上海的朱奶奶就是如此。

她86岁,老伴多年前已过世。

但因为喜欢清静,她断然拒绝孩子的陪伴照顾。

坚持要远离子女住,自己给自己养老。

不孤单是不可能的,所以朱奶奶尽力把日子过得认真充实。

首先吃饭。很多老年人没有子女在家的时候都是糊弄。

但朱奶奶会用心为自己做每一餐,荤素搭配,甚至摆个盘让自己赏心悦目。


其次她有爱好和社交。

喜欢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中国队的比赛一场不落地追。

打理的花花草草,每天拍下照片,做成美图,发给老同学老朋友。

一来问好,二来也是报平安,这是老人互相关照的方式。


她身体其实不好,每天要吃很多药。

但选择了不靠子女养老,她就努力让自己维持状态,不依赖别人。

怕大脑退化,她每天做数独。

学年轻人的电子产品、社交媒体。

怕身体退化,她坚持锻炼。

散步遛弯,对墙练接球,练了平衡还练了眼睛。


至于更远的事,她也一样不给自己增加思想负担。

真不行了,我就安安静静地走,一切从简,不麻烦别人。


还有不少选择进养老机构的老人。

有在养老院工作过的网友坦言,她发现那些无子女的老人,其实在人生的前数十年早就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

并不一定就比有子女的老人生活质量差。

某节目跟拍过一个70岁大叔,退休后他选择养老院做「终点站」。

喂流浪猫,上手工课,养花烹茶,好像在度过一个悠长的人生假期。


看起来,没有孩子的晚年好像也没多难?

也先别想得太简单。

看起来轻松的背后,需要更充分的考量和准备。

最近刷到个博主的视频,给打算无子女养老的人提了个醒。

她很快就要踏入40岁,预计不会结婚了,要么结了婚也很难有孩子了。

既然选择了如此,就不得不做好风险预估。

不能现在一时爽,老后再迷茫。


摆在面前的,有很多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首先失能。

比如上了年纪骨密度变低,弯腰驼背不说,还会影响行走,甚至摔倒。

连路都没法走的话,何谈生活?

脑力也会失能,尤其一到退休,忙碌了一辈子突然无所事事。

可能会变得很迟钝呆滞,怎么办?

其次也是很重要的,怎么应对虚无感。

年轻时没什么感觉,但到了一定岁数,身边的朋友都忙着顾各自的家庭。

你没事干,也没人陪,真的可能对自己人生的价值产生怀疑。

那种空虚和孤单,能不能承受?

还有,会不会和社会脱节。

有子女的老人可以通过年轻人了解到新鲜事物,没孩子的呢?

就像现在,老年人不会智能手机不懂扫码支付都很难出门。

最后最关键的,钱的问题。

万一失去自理能力,甚至得了场大病。

住养老院、请护工、看病治病的钱,都需要提前准备吧?

再麻烦的事儿,年轻时都不成问题。

但上了年纪,再简单的问题可能都会成为问题。

只想着现在轻松其他两眼一抹黑?最后坑苦的是自己。

想起深圳一对70后的丁克夫妻。

从决定丁克的那天起,他们就考虑进了以上所有问题。

并在20多年的日常生活中,一直有所筹备,以应对风险。

挺值得参考:

为了延缓生理上的衰退,他们早早开始健身,定期撸铁。

饮食也调整结构。

不会像年轻时没心没肺摄入高热量高脂肪,而是碳水蛋白质蔬菜合理搭配。


避免脑力上的衰退和落伍,他们培养爱好,尝试新事物。

比如喜欢旅行,就每隔一两年安排一次旅行,体验各种有趣的东西。

比如40多岁,学着拿起装备拍时髦的vlog,还摸索运镜和技巧。

尽可能把生活过得有盼头。


关于精神上会遇到的虚无感,他们也很担心。

所以他们会做一些「利他」的事情。

比如侍弄花草、做公益,给山区的孩子送衣服和玩具。

这类事,会给人以很强的价值感,让人不陷入焦虑、自我怀疑。


至于钱从哪来,他们早就做了长远的计划。

先是20多岁时拼命赚,在2006年攒够钱买了房。

之后一个人的工资用于日常开销和房贷,另一个人的工资做其他分配。

除了买养老保险,其他的意外险疾病险适当购买,又根据自身情况做了适量定投理财。

力求到了岁数后,他们的养老金+理财收入足够日常生活和偶尔旅游的开销。

再往后,他们的想法是:

真到了走不动的那天,就住养老院。

甚至想过真得了什么不治之症,那就不治。

想清楚一切问题,做好一切打算后,他们反而更轻松了。

毕竟人生在世,能陪自己到最后的,可能不是子女,而是老伴或者自己。


看了他们突然发现,其实有子女和没子女的晚年,不是A和A-的区别。

而只是A和B的区别,是否按自己的心意过这一生。

儿孙满堂也好,独善其身也罢,人最终都要学会自己为自己打算、为自己铺路。

不是你有人可指望了,就真的后顾无忧了。

在任何一个年龄段正视问题、正视需求,才是对自己负责。

他们的故事讲完了,不禁设想起自己的晚年。

联想到前几天湖南一个61岁千万富翁,被几个孩子强制送到精神病院后自缢身亡的新闻。

突然意识到,决定我们晚年是轻松还是艰辛的,或许不一定是有没有子女、有几个子女。

而是身体健康和经济独立,缺一不可。

注重饮食、作息,定期体检。

学会储蓄、理财,购买养老保险,有足够的养老资金。

这些才是保证晚年安心的东西。

除此之外,老年最怕因病致贫。

一位从事养老产业8年的专业人士表示:

生病行动不便,每天需要有看护、医疗、康复方面的大量支出,各种显性和隐性成本加起来,一年大概需要10-20万。

不知道需要为老病时「被照护」准备多大一笔钱的人,可以用这个数字做参考。

其实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我们国家的养老市场也会渐趋成熟。

北京上海等地就曾提出过「9064」和「9073」养老服务模式。

即90%的长者居家养老;

6%或者7%享受社区养老服务,享有日间照料;

4%或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现在「助浴师」「陪诊员」这些新职业也在兴起,未来的养老生活质量说不定也会越来越高。

有的地方还开始组建遗嘱库这样的民生机构。

杭州有位一辈子独身的83岁刘奶奶,两年前就到「浙江遗嘱库」,嘱托护老。

遗嘱库为她在养老院入院申请上签字。

有任何问题,也会作为监护人第一时间出面。

还会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帮请护工,定期上门探访,过年过节陪老人吃顿饭,为老人买换季衣被,帮助老人购买墓地……


看完这一切,其实不论对有孩子还是没孩子的人,都是一种关于未来的提醒。

任何阶段,我们的美满从来都无法绑定在别人身上。

还是那句话,身体健康和经济独立,再加上心态阳光,才是幸福的底气。

本文转载自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我是王耳朵,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麦子熟了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奥运冠军江旻憓称放弃加拿大护照,参加香港立法会换届选举

奥运冠军江旻憓称放弃加拿大护照,参加香港立法会换届选举

懂球帝
2025-11-03 22:35:39
郑丽文称台湾是“国家”,马英九落泪,洪秀柱亮明立场:谋求统一

郑丽文称台湾是“国家”,马英九落泪,洪秀柱亮明立场:谋求统一

乐天闲聊
2025-11-03 16:01:45
后续!女孩校门口吃烤肠被收走钥匙,女孩哭求归还,学校紧急回应

后续!女孩校门口吃烤肠被收走钥匙,女孩哭求归还,学校紧急回应

鋭娱之乐
2025-11-03 11:25:29
塞尔维亚转向乌克兰,扎哈罗娃被曝利用战争赚的盆满钵满

塞尔维亚转向乌克兰,扎哈罗娃被曝利用战争赚的盆满钵满

史政先锋
2025-11-03 19:04:40
疑似张智栋前同事发文:北大高材生,成为世界闻名大毒枭

疑似张智栋前同事发文:北大高材生,成为世界闻名大毒枭

吃瓜体
2025-11-03 11:15:35
逐一排查,260亿包养李春平的好莱坞女星是谁?

逐一排查,260亿包养李春平的好莱坞女星是谁?

不正确
2025-11-03 16:22:58
卫冕冠军遭绝杀!全运会浙江0-1 末轮不胜山东=出局 王钰栋被换下

卫冕冠军遭绝杀!全运会浙江0-1 末轮不胜山东=出局 王钰栋被换下

我爱英超
2025-11-03 18:46:32
不到24小时,日本撕毁对华承诺,特朗普不敢做的事,高市早苗做了

不到24小时,日本撕毁对华承诺,特朗普不敢做的事,高市早苗做了

阿校谈史
2025-11-03 09:43:27
从张家界赤裸裸搞钱的所长到怀化蛮横扣人的所长,都有湘西遗风

从张家界赤裸裸搞钱的所长到怀化蛮横扣人的所长,都有湘西遗风

细雨中的呼喊
2025-11-03 12:02:05
“特朗普”突袭!深夜,全线重挫!

“特朗普”突袭!深夜,全线重挫!

证券时报
2025-11-03 23:50:17
台海观澜 | 郑丽文为什么愿意访问大陆100次

台海观澜 | 郑丽文为什么愿意访问大陆100次

经济观察报
2025-11-03 17:48:04
工信部突然鼓励燃油车?给燃油车补贴,释放什么信号?

工信部突然鼓励燃油车?给燃油车补贴,释放什么信号?

大道微言
2025-11-01 08:58:16
国产大飞机,为啥现在没消息了?

国产大飞机,为啥现在没消息了?

热点菌本君
2025-11-03 15:01:09
14场13胜!创64年纪录!全欧神帅诞生,放弃2亿巨星,成神来之笔

14场13胜!创64年纪录!全欧神帅诞生,放弃2亿巨星,成神来之笔

阿泰希特
2025-11-03 10:50:12
马上测|离大谱!多地办电话卡需工作证明、无犯罪证明、银行流水

马上测|离大谱!多地办电话卡需工作证明、无犯罪证明、银行流水

澎湃新闻
2025-11-03 20:10:28
黄金大消息!工行宣布,今起暂停

黄金大消息!工行宣布,今起暂停

中国基金报
2025-11-03 12:17:24
卫星在南海拍到振奋一幕,055大驱打头阵,当面横穿美航母战斗群

卫星在南海拍到振奋一幕,055大驱打头阵,当面横穿美航母战斗群

头条爆料007
2025-11-03 19:17:16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王建军党籍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王建军党籍

新京报
2025-11-03 11:16:46
带小三产检后续:男方发朋友圈道歉,称已从律所辞职,恐将办离婚

带小三产检后续:男方发朋友圈道歉,称已从律所辞职,恐将办离婚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03 16:32:01
扰民的运动会,还是别开了吧

扰民的运动会,还是别开了吧

青陆
2025-11-03 14:25:30
2025-11-04 06:32:49
麦子熟了 incentive-icons
麦子熟了
麦子熟了,只分享经典
526文章数 2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日本组建特种作战旅 主要面向海外作战

头条要闻

日本组建特种作战旅 主要面向海外作战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环比增长28.7% 方程豹品牌10月销量31052辆

态度原创

艺术
游戏
健康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刘溢:当代超现实主义画家

小岛秀夫谈最喜欢的死亡搁浅2角色:可惜不能复活他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