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那天,俄克拉荷马州北部的阳光跟往常一样晒在牧场上,德斯蒂妮·威克斯正在给自家250头牛添饲料,手机里弹出的新闻让她手里的料勺差点掉在地上。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告诉记者,要从阿根廷大量进口牛肉,说是为了压低国内居高不下的肉价。
威克斯夫妇经营这片牧场已经超过一百年,从公婆那辈传到现在,风风雨雨里就盼着能稳定盈利,好将来交给子女。
今年好不容易熬出头,迎来了十年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盈利,还没等把账上的余钱存起来添置新设备,就传来了要加进口的消息。这不是给刚见亮的日子泼冷水,简直是直接拆灶。
![]()
一
要理解威克斯的绝望,得先搞清楚美国牛肉市场这几年的状况。现在美国的牛群存栏量已经跌到了数十年最低,不是牧场主不想多养,而是实在养不起。
持续的干旱把牧场的草都烤焦了,买饲料的钱一年比一年贵,双重压力下,很多人只能忍痛缩减牛群规模,威克斯家能保住250头的规模已经算不错的了。
牛少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美国劳工统计局8月份的数据显示,每磅碎牛肉价格涨到了6.63美元,比四年前足足贵了2美元。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只是超市账单上的数字增加,但对威克斯这样的牧场主来说,这是十年亏损后第一次喘口气的机会。
但这盈利远没到能奢侈享受的程度,威克斯后来跟同行聊起时都说,所谓盈利也就是刚把之前亏的窟窿填上点,连换辆新皮卡的钱都不够,更别说网上传的“开游艇度假”了。
就在牧场主们以为苦尽甘来的时候,特朗普的进口政策砸了下来。更让他们没法接受的是,这套政策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铺垫。
![]()
在提出进口牛肉之前,美国已经和阿根廷敲定了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先给南美盟友输血,再用进口牛肉的方式“回报”。
10月19日特朗普公开表态后,美国养牛户和农业团体的反对声就没停过。
大家不是反对进口本身,而是反对这种不顾本土生产者利益的“一刀切”。美国养牛业协会很快发声,说这个规模的进口协议会动摇行业根基。
但特朗普这边态度也很坚决,当天接受采访时就辩护,说“阿根廷正为生存而战”,言下之意是美国作为大国得帮衬。
![]()
二
双方的僵持没持续几天,10月22日白宫就正式确认,要把阿根廷牛肉的进口关税配额提高四倍。
之前阿根廷每年能向美国出口2万公吨低关税牛肉,以后这个数字要涨到8万公吨。
有意思的是,同一天美国农业部赶在反对声浪更大之前,推出了所谓的“支持计划”,内容包括扩大放牧权限、加强自然灾害救助之类的措施,明摆着是想给牧场主们画个饼安抚情绪。
但这套组合拳根本骗不了老牧民。美国养牛业协会主席贾斯汀·塔珀直接戳破,说农业部的措施确实是好事,但根本抵消不了进口增加带来的冲击,协会对这个决定还是“深表担忧”。
威克斯更直白,她跟身边人说,这让人觉得自己被彻底忽视了,所谓的“美国优先”,到了农村这里就不管用了。
特朗普显然也知道这些反对声,10月22日当天就在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帖,说牧场主们能有今天的盈利,全是因为他之前对进口牛肉加了关税,现在这些人“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
这话彻底点燃了牧场主的火气,因为事实根本不是他说的那样——牛肉价格上涨不是关税保护的结果,是存栏量暴跌后的市场自然反应,而且牧场主根本没拿到涨价的大部分收益。
伊利诺伊州的养牛户克里斯蒂安·洛维尔看得更透彻,他本身还是非党派倡导组织“农场行动”的项目高级总监,对行业内幕很清楚。
他公开表示,美国牧场主从来就没法掌控牛肉价格,真正说了算的是掌控着80%以上牛肉加工业务的四大巨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也是很多消费者和政客都没看到的关键。
就在这场争论期间,有个新闻更能说明问题:泰森食品和嘉吉公司这两大加工巨头,刚同意支付总计8750万美元,和解一起指控他们操纵牛肉价格的集体诉讼。
洛维尔说这就是牛肉市场“已经崩溃”的铁证——牧场主辛辛苦苦养牛,承担着干旱、成本上涨的风险,而加工巨头坐在办公室里操纵价格,赚走了产业链上最丰厚的利润。
现在特朗普不想着整治垄断,反而要靠进口来压价,根本是找错了方向。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这套“进口降物价”的逻辑,连经济学家都不认可。
![]()
三
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的畜牧经济学家戴维·安德森专门做过研究,他说美国从阿根廷等国的牛肉进口量已经是历史新高了,但想靠这个降价格根本不现实,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牛肉消费国,阿根廷那点出口量塞牙缝都不够。
安德森算过一笔账,就算阿根廷把所有能出口的牛肉都运到美国,也达不到美国国内消费量的零头,根本不可能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
他在接受采访时直言,降低牛肉价格没有捷径,存栏量恢复需要时间,产业链调整也需要时间,想靠进口搞“速成”,纯属异想天开。
这场风波里,还有一群被牵连的人更委屈,就是那些同时种庄稼又养牛的农户,弗吉尼亚州的小约翰·博伊德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美国全国黑人农民协会的创始人,之前特朗普搞对华贸易战,中国停止采购美国大豆,让他亏得一塌糊涂。
现在刚把精力转到养牛上,又遇上进口冲击,他跟朋友抱怨,总统的每一项政策都在影响他的农场经营,从来没考虑过他们的感受。
博伊德的愤怒不是没有道理,他反对的不是阿根廷,而是这种“牺牲本土农户利益换外交筹码”的做法。
他公开说,农民们苦苦挣扎甚至快失去农场了,这个时候不想着降低燃料、设备、化肥成本,反而要靠进口压价,简直是昧良心。
就算农业部给了点救助政策,但那些都是长期才能见效的,进口带来的冲击却是立竿见影的。
最值得琢磨的是,农民和牧场主一直是特朗普的核心票仓,尤其是在俄克拉荷马、得克萨斯这些农业州,2020年大选时特朗普能赢,离不开这些农户的支持。
现在他这么操作,等于是在“背刺”自己的基本盘。威克斯就说,她当初支持特朗普,就是信了“美国优先”的承诺,觉得这个总统会把本土生产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其实仔细想想,这场矛盾的本质不是“要不要进口”的问题,而是“政策该站在哪一边”的问题。
![]()
美国作为农业大国,从来都面临着“保障消费者低价”和“保护生产者利益”的平衡难题,但特朗普的做法根本不是平衡,而是简单粗暴地牺牲后者。
更关键的是,他找的解决办法还是个伪命题——既救不了阿根廷(200亿换8万公吨牛肉出口,对阿根廷经济只是杯水车薪),也降不了美国肉价,反而会砸了本土牧场主的饭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