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
曹 炜教授
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院长
![]()
陈兰珍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会议报告
报告一
![]()
曹 炜 教授
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院长
蜂蜜+功能性食品创制
报告简介:
蜂蜜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天然食品和重要,具有抑菌、抗氧化、保护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脏损伤、改善脂代谢等功能。蜂蜜也是传统中药制剂的组成部分。本报告以蜂蜜、绞股蓝、芦荟凝胶为主要原料,开发了具有调节血脂和改善便秘的蜂蜜功能性食品,并探讨了其生物活性机制。
报告二
![]()
李相昕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创新团队 科研骨干
资源昆虫干燥加工品质调控研究
报告简介: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增加,寻找替代性食物资源已成为研究热点。欧盟已批准蟋蟀作为高营养且环境友好的新型食品原料。干燥是延长蟋蟀货架期的重要手段。热风干燥作为昆虫干燥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因其操作简单、适配性强而成为主流技术,但存在能耗高、易导致物料品质下降(如营养流失、质地变硬)等难题。因此,为了提高蟋蟀的干燥效率、改善品质和降低干燥能耗,通常需要干燥前对蟋蟀进行预处理。
本报告探索了高温高湿气体射流冲击漂烫(high-humidity hot air impingement blanching,HHAIB)作为一种预处理方法,以提高食用蟋蟀的干燥效率和品质。与传统的热风干燥相比,120 ℃、3 min的HHAIB使蟋蟀的干燥时间缩短了56.52%。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HHAIB能促进蟋蟀角质蜡层脱落,加速脱水;低场核磁共振显示,处理后蟋蟀组织中水的流动性得到改善。在120 ℃下进行HHAIB3 min后,由于干燥时间缩短,蟋蟀的褐变和脂质氧化程度得到缓解。然而,由于热加工处理,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降至26.26 mg/g DW和5.71 g/100 g DW。报告的研究结果表明HHAIB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预处理方法,可提高蟋蟀的干燥效率和品质,为蟋蟀干燥加工和昆虫蛋白高值化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报告三
![]()
张晓琳 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可持续蛋白资源-昆虫蛋白的研究及应用
报告简介:
昆虫是自然界中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和适应性很强的生物类群,全球已报道约100万 种。昆虫蛋白作为一种新型可持续蛋白资源,在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饲料短缺和有机废弃物处理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昆虫蛋白富含优质蛋白质(干重占比40%~63%),必需氨基酸组成均衡,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抗菌肽及矿物质,营养价值高,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少、碳排放低。黑水虻、黄粉虫、蚕蛹、蟋蟀等物种的蛋白效率比传统蛋白源更高,其中黑水虻(
Hermetia illucensL.)因繁殖速度快、饲料来源广、营养价值高、可高效转化餐厨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等特点,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通过人工繁育技术(如黑水虻光周期调控)、菌酶协同降解(处理餐厨垃圾/农业废弃物)及高密度养殖装备,可实现虫体量产。黑水虻蛋白可替代水产与畜禽饲料中30%~60%的鱼粉或豆粕,显著降低成本;黄粉虫、蟋蟀蛋白等可开发蛋白饮品、营养强化食品及药用活性肽等。
尽管全球昆虫蛋白市场快速增长,但仍面临繁育成本高、自动化设备不足及政策监管细化等挑战。未来需通过跨学科技术整合、政策支持及产业链协同,推动昆虫蛋白成为可持续蛋白系统的核心支柱。综上,昆虫蛋白通过资源高效转化与高值化应用,为粮食安全、低碳农业及循环经济提供创新路径,是应对全球蛋白短缺的战略性解决方案。
报告四
![]()
郭夏丽 高级实验师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藏小檗蜜的理化性质、化学组成及抗炎活性研究
报告简介:
目前,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蜂蜜成分分析方法仍比较少见。本报告以西藏小檗蜜(
Berberis vulgarishoney,BH)为实验材料,系统地分析其蛋白特征、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利用蛋白质组学,从西藏小檗蜜中鉴定出80 种蛋白质,其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低淀粉酶活性类型的蜂蜜,这与其具有高淀粉酶活性结果一致[36.96 mL/(g·h)]。利用代谢组学,从西藏小檗蜜鉴定出116 种化合物,研究发现青藤碱可能是西藏小檗蜜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在细胞实验中,西藏小檗蜜提取物(500 μg/mL)显著抑制了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释放,下降幅度为31.97%,并显著降低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72.16%)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48.87%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出36 种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TCA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cycle)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生物碱洛贝林与异柠檬酸脱氢酶(结合能为-8.063 kcal/mol)和丙酮酸羧化酶(结合能为-8.012 kcal/mol)均具有较高的结合能和亲和力。结果表明,西藏小檗蜜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多样性,并通过调控TCA循环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报告五
![]()
陈兰珍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山乌桕蜂蜜贮藏过程中香气物质变化规律
报告简介:
为探究山乌桕蜂蜜在4、25、37 ℃条件下贮藏2、4、6 个月期间,关键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剖析关键香气物质与香气特征的演变情况,并筛选出不同贮藏温度下可指示香气变化的潜在标志物。本报告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S- SPME- GC- Q-TOF-MS)技术对不同贮藏条件下山乌桕蜂蜜中的挥发性物质展开分析。基于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以及气相色谱-嗅觉-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结果,确定关键香气物质,依据香气属性进行香气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贮藏温度和时间对山乌桕蜂蜜的关键香气物质及整体香气特征具有显著影响。在4 ℃条件下,山乌桕蜜能较好地维持果香和木香的香气特征,有利于香气的保留;在25 ℃时,果香成为山乌桕蜜的主要香气特征,木香相较于4 ℃时大幅减弱。37 ℃会促使焦糖味成为主导香气类型,在此温度下贮藏2 个月时,山乌桕蜜的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 ,5-HMF)含量显著超标,达到(46.08±0.23) mg/kg(高于国家标准限值)。筛选出的庚醛、(
E-罗勒烯和4-萜烯醇等差异挥发性物质,可作为指示山乌桕蜜在同一贮藏时间下不同贮藏温度的潜在标志物。本报告以期为山乌桕蜂蜜的科学贮藏及风味保持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报告六
![]()
周金慧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典型案例对蜂产业发展的启发
报告简介:
我国已基本建立覆盖大宗农产品及主要特色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初步形成从产后保鲜减损、初加工、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到质量安全控制全链条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批提质增值和标准化加工新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农产品加工正在由传统的低效率、高能耗、多排放、低品质的加工方式向新型高效绿色优质加工方式转变,目前正朝着多元化、高值化、营养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速转型,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2023年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已提升至73%,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达2.59:1,为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养蜂业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纽带,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作物产量、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蜂产品作为特色农产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仍以销售初级农产品为主,附加值低于其他农产品,产业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本报告基于大宗农产品及主要特色农产品在保鲜减损、初加工、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方面的典型案例,系统梳理农产品提质增效的科技路径,旨在为蜂产品加工向高值化、多元化、功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提供科学参考与发展思路。
报告七
![]()
李珊珊 副研究员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基于特征性多肽形成机制的蜂王浆新鲜度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
报告简介:
蜂王浆是工蜂上颚腺和咽下腺分泌的乳白色、淡黄色或浅橙色浆状物质,不仅对蜜蜂级型分化起决定性作用,还具有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新鲜度是衡量蜂王浆品质的重要指标,然而,现行蜂王浆质量评价体系缺少新鲜度指标及评价方法,制约了蜂王浆的质量控制。为了探究蜂王浆新鲜度评价指标,通过肽组学技术分析40 ℃贮藏条件下蜂王浆多肽的变化规律,发现在贮藏过程中,蜂王浆蛋白质(Royal jelly protein,RJP)的水解程度增加,释放出的肽段数量和种类增多。通过对RJP的蛋白组成和结构特性进行表征,发现在贮藏过程中RJP被部分降解,分子质量为180~600 Da和小于180 Da的小肽的比例增加。RJP的二级结构中
-螺旋的比例减少,-折叠和无规卷曲的比例增加,三级结构逐渐展开。进一步通过微生物组学技术研究RJP结构变化的原因,发现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蜂王浆中的微生物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增多。其中致病菌的相对丰度有所增加,最终蜂王浆中的微生物主要由具备蛋白酶分泌功能或生成酸类代谢物功能的益生菌组成,这些微生物在贮藏过程中代谢产生的酸类物质使蜂王浆的酸度持续增加,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繁殖生长。进而建立了特征性多肽RILGANVDDL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可作为潜在的蜂王浆新鲜度检测指标。本场会议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支持!
更多精彩报告继续中!
查看直播回放!
以下微信视频号同步进行直播
编辑|安宏琳(实习)
责编|张睿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