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从生命告急,到现在能吃能喝能睡,旅游、跳舞、打麻将,这已经是重生。”近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举办的“为生命续航 让心跳不息”人工心脏交流会现场,植入人工心脏已有3年多的李女士感恩重生,并分享了自己的新生活。记者了解到,从2024年至今,该院已为70余名晚期心衰患者植入人工心脏,为患者带来新生。
现场,作为患者救治与康复全周期管理的核心力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主任华正东、重症监护室主任任海波、心内科监护室主任徐承义、康复科主任李颖、病区主任王亚红分享了团队作战的经验。
我国每年约有160万心衰患者等待心脏移植,但因心脏供体严重不足,接受手术的不到1000例,很多人苦苦等待,有的遗憾离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主任华正东介绍,心衰一经诊断,约50%患者在5年内死亡,如果发展到终末期心衰,将危及生命。这一新技术的成熟,为那些“等不到心脏移植”的晚期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命希望。
![]()
华正东主任(左)带领团队在手术中
李女士是华中地区首位接受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的患者。2022年,李女士在旅行途中突发暴发性心肌炎,心脏几乎“停工”,在ECMO续命20天后,她面临机器快到使用极限时间,多器官衰竭又无法接受“换心”手术的困境。生死关头,心外科华正东主任等多学科专家为其植入了磁悬浮人工心脏。如今,李女士已经和体内的“人工心脏”共处了3年多,除了出门要背上装有电池的小背包外,基本与常人无异。状态一天天好转的她,生活也多姿多彩了起来,爬山、旅游、学习乐器,开启了崭新人生。
“和第一次见时不同,李女士现在红光满面、精气神十足,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回报。”华正东主任称,乐观开朗的李女士现在也成了人工心脏的义务“宣讲人”,不仅经常受邀和他一起参加节目录制为大众做科普,还会和身边的病友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
华正东主任介绍,植入“人工心脏”的患者三年生存率在90%以上,与心脏移植基本一致,术后无需服用抗排斥药物,可大大提高生活质量。“若患者等不到心脏供体,可一直携带该装置长期生存;植入几年后,如果心功能得到良好恢复,辅助装置还可以取出。”
![]()
目前,国产磁悬浮人工心脏装置通体仅186克,通过高速旋转的叶片转子,在血泵中心形成负压,将左心室血液泵入主动脉,实现血泵与心脏的协同运作,从而替代衰竭的泵血功能,让血液循环重新稳定运行。
华正东表示,每一台人工心脏手术的成功,团队综合管理能力至关重要,从术前评估、干预时机的把握,到手术操作的精准执行,再到术后的康复和随访,只有每个节点做到位,患者才能真正从器械治疗中获益,获得延长生命的同时,回归日常生活。
![]()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专家团队
据了解,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心脏植入术的中心之一,也是继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等之后,全国第5家获评“全磁悬浮左心室辅助装置卓越中心”的医院,该技术也曾荣获“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先锋技术”。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