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10月24日,上海市写作学会首届创意写作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活动以“创意写作教学创新与非虚构美学”为主题,汇聚高校学者、一线教师、青年创作者、学会会员50余人参与,共同探讨新时代创意写作教育的新理念与新实践。
复旦附中教师王召强在《中学生创意写作教学研究》中谈到,创意写作就文体而言,可分作两类:非虚构写作和虚构类写作。虚构类写作的主要文体就是小说,而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关于成长的小说。创作小说的核心机密就是要学会制造戏剧冲突,通常要先为主人公设定一个目标,再给他制造各种障碍,无论结果是他成功与否,他都会从中获得某种启示,完成性格上的蜕变,也即成长的过程。因此,对于虚构类文本的创意写作而言,最为核心的母题就是成长。而非虚构写作,大多也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关。
上海民办华育中学常务副校长唐轶以 “看见” 为核心,分享初中生写作兴趣培养实践。其一 “看见褶皱”,以菜市场为载体,借名家描写、多感官体验与轻量化任务,帮学生将 “熟视无睹” 转化为可记录细节;其二 “看见可能”,通过《台阶》细节仿写、“课文朋友圈” 等支架,引导学生从模仿走向创造;其三 “看见微光”,以颜色主题课、“东方甄选” 带货写作等共情话题,搭建分享平台,让 “写作孤岛” 成 “共鸣星河”。她强调 “教育是唤醒而非塑造”,愿学生以文字为工具,成为时光记录者,让写作成为自然自由、自带温度的青春呼吸。
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琚若冰在《生命、苦难与真情:非虚构写作的美学意蕴分析》中,强烈的美学意味和审美精神的统摄是非虚构与报告文学、社会学田野调查的重要区别特征,真实性、审美性是非虚构写作的立足点,苦难的悲剧感、生命的崇高感中折射出非虚构写作的理性与真情,非虚构写作试图通过文学性表达和场景描写让读者同作者一起在场介入到人物的生存状态中。
上海市写作学会终身荣誉会长胡晓明教授做了点评。他说,这次学术交流非常精彩,大家用“真实”体现了写作最重要的品质,用“真情”体现了写作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大家领悟到写作让生活更加有温度,让心灵更加贴近,并且用“温情与敬意”来守护我们的生活。
本次研讨会是上海市社联第十九届(2025)学会学术活动月活动之一。研讨中,青年学者提出针对人工智能对写作的挑战,只要写作者不断突破和超越其设定的写作套路,就能在博弈中变得更强大,追求更深层次的写作奥秘和文章真谛。上海市写作学会表示,将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写作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上海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原标题:《上海市写作学会首届创意写作青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栏目主编:戎兵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玮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