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我是小卿
如果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愿你生活有光,向阳生长!
有时我们一句无心的话,会在孩子心里留下很久的伤痕。
上周末,我在厨房忙活,儿子突然跑过来想帮我洗菜,刚开始我还很欣慰。
结果,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我脱口而出:
“你怎么这么笨啊!这点事都做不好!”
话刚说完,我就后悔了。
看着他瞬间黯淡的小脸,我忽然意识到,我的这句话伤到了他。
樊登老师曾说过一句戳心的话:
“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当年父母伤害我们的方式,完美地复制给了下一代。”
仔细想来,这些伤人的话,也曾在我们儿时听到过。
那些曾刺痛我们的话,如今又在舌尖打转,伤害着我们的孩子。
这些话,我悄悄写在冰箱贴上,提醒自己永远不要说......
一,“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我们总爱拿别人的长处比孩子的短处。
记得小时候,总听到爸妈说:
“你看看隔壁小雅,每次都考第一名,再看看你,这都考的什么呀!”
那种滋味,至今难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比较,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好,只会让他觉得自己不好,不仅会引发孩子的嫉妒心理,而且会在孩子心里贴上‘我很差’的标签。
久而久之,孩子真的会认为‘我就是很差’,从而抵触努力。
二,“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
![]()
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孩子:
你的情绪不重要。
可我们忘了,在孩子的世界里,哭就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
哭代表着委屈、害怕,我们却告诉他“不要哭”,这无疑是在告诉他:你的感受不重要,哭也没用, 没有人会理你。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曾说:
“当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失去耐心时,他们也在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一次次地推开那个哭泣的孩子,等于在他心里埋下孤独的种子。
不妨温柔地抱一抱他,并告诉他:
“妈妈知道你很伤心......”,而不是一上来就否定他们的感受。
三,“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
这话听起来很无私很伟大,其实对孩子来说,很沉重。
它无形中让孩子背负了不该他们承担的重担,好像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负担。
在一项针对青少年心理压力的调查中,近40%的孩子表示,‘害怕辜负父母的付出和期望’是他们最大的压力来源,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学业压力本身。
我们口中的‘爱’,成了孩子身上最沉重的枷锁。
我们可以表达为人父母的辛苦,但不要让孩子觉得都是他们造成的。
四,“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
![]()
这句话无疑是一种威胁,用抛弃作威胁带来的恐惧,会深深地刻在孩子心里。
这种不安全感,会伴随他们一生!
经常会听到身边的家长对孩子说这样的话,然后你就会发现那些孩子,眼见地乖乖听话不再调皮了。
这样的威胁表面上看似立竿见影,但不应该成为管教孩子的一种常用手段,因为副作用太大了。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需要的是被珍视的感觉,而不是被评价。”
在安全感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有勇气面对这个世界。
![]()
最后的心里话:
有时候,我们忍不住说出伤人的话,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疲惫、焦虑,或者只是因为习惯了这样的表达方式,甚至是来自记忆深处,我们也曾被这样的话伤过。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有句话一针见血:
“除非你让潜意识意识化,否则它将指引你的人生,而你称之为命运。”
意思就是说,在亲子关系中,这种“潜意识”往往就来自我们的原生家庭。
当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些伤害是真实存在的,就应该勇敢地去改变这种伤害的延续。
每一句伤人的话,都是关系的一道裂痕。
从现在开始,如果再想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之前,给自己三秒钟深呼吸一下,平静一下心情,然后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试着想一下:
如果是我小时候,我最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话?
语言可以是温暖的阳光,也可以是冰冷的匕首。
我们嘴里藏着孩子的未来和面对世界的勇气,选择温暖,他们才会向阳生长!
也许我们一下子还做不到改变,但要努力每天进步一点。
孩子原谅我们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但这不应该是我们伤害他们的理由。
从今天起,学着温柔一点,毕竟,被温柔对待的孩子,才会长成温暖的大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