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提升幸福感的一切
![]()
Photo by Clarisse Meyer on Unsplash
「请赐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赐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事;赐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神学家 Reinhold Niebuhr 在上个世纪写下的这段话,大概是世界上流传度最广的祷文之一。
近百年来,它安抚过无数人,也包括我。
如果要追溯它的精神源头,可以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斯多葛学派。他们主张:区分可控与不可控,把精力投注在可控之处。
也许当下的时代太容易让人感到无力和焦虑,而斯多葛学派提供了一种专注内在秩序的思想,它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
我时常在读书时,看到作者们援引斯多葛主义学者的观点。
于是,我决定与其看他者转述,不如直接去读一手资料。
![]()
搜索后,我发现,麻省理工有一个经典文献数字图书馆网站(classics.mit.edu)。
站内收录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作家著作的英文译本,供人在线阅读或下载,其中就有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手册》(Enchiridion)。
我之所以对爱比克泰德特别感兴趣,不仅因为他是斯多葛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更因为他曾是奴隶,后来获释,开办哲学学校。
他比常人更深切地体会过「外在不可控」,却依然认为自由存于内心,相信自由不在于身份和外在处境,而在于能否放下不属于我们掌控的东西。
![]()
他在《手册》开篇就写道:
「有些事在我们掌控之中,有些事则不在。
在我们掌控之中的,是:我们的看法、追求、欲望、厌恶——总之,一切属于自身行动的东西。
不在我们掌控之中的,是:身体、财产、名声、权势——总之,一切不属于自身行动的东西。」
我可以理解他为何把欲望、思想归为可控,但会停下来想:为什么身体不属于可控的呢?
大概在他看来,我们虽然拥有肉身,但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让它一直年轻、健康、存在。
如果把身体视为可控的,那么当我们生病、变老、遭遇意外、甚至面临死亡时,不免就会生出「为什么我不能掌控身体?为什么它要背刺我?」的怨怼之心。
但如果我们接受自己无法控制身体,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平静地应对老、病、残、死。
这就像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是否会感冒,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在感冒时,是不甘抱怨,还是坦然接受、好好照顾自己。
《手册》里还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不要说『我失去了它』,而要说『我把它归还了』。
孩子去世了吗?那是被归还了。
妻子去世了吗?那是被归还了。
产业被夺走了吗?也是被归还了。
『可是,拿走它的人是个恶人。』——那又如何?
赐予者既然要收回,交给谁来收回,又与你何干?
在他把它交给你持有时,你便好好照看它;但不要把它看作属于自己的——就像旅人看待客栈一样。」
初读时,我觉得这段话坚硬到难以消化。
但又不得不承认,它揭示了一个事实:
对亲友、爱人、财富、地位……我的确不拥有所有权。
它们暂时被托付在我这里而已。
我只是个保管者。
总有一天,我需要把它们归还给世界、命运、宇宙,或者别的什么。
![]()
Photo by Alex Block on Unsplash
这让我觉得,世界像一座巨大的图书馆。
我可以借书、阅读,但到了还书的时刻,我只能归还,以及说声:「再见,谢谢你让我读过这本书。」
![]()
From《情书》
想买姜母鸭、凤梨酥以及各种食材,戳
想买minon防晒/洗护、凯妮汀除菌液、Move Free拜耳维生素/鱼油,megagold辅酶Q10戳
想买好穿耐看的秋冬鞋子,戳
合作 请联系微信:wuweiquai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