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游新闻报道,10月24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当天中午在八达岭长城亲眼目睹一名游客在城墙上刻字,自己上前提醒后对方仍未停止该行为,相关内容迅速引发热议。25日,八达岭派出所民警向记者证实,此事属实,长城刻字属于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已对此立案调查。
近年来,游客长城刻字的事件屡有发生。而本次事件中,该女子让人气愤的点在于,当场就有游客进行劝阻,但女子仍我行我素在长城上刻字。这道新刻的划痕,不仅刻在了古老的城砖上,更刻在了每一位珍视文物的公众心上。
旁观者的劝阻,本是社会公德意识的体现,但“劝不住”背后也折射出公众正义之举的无奈,以及涉事女子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对于这种“劝不住”的手,法律必须重拳出击好好“管住”。
在长城等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不仅是不文明行为,更是对法律法规的公然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长城保护条例》,都对破坏文物、在名胜古迹上刻画涂污等行为制定了明确罚则。近年来,游客在长城墙砖上刻字被行政拘留的事件也并不少见。对于该女子我行我素的破坏行为,必须严惩不贷,让其付出应有代价,才能倒逼其管住随意乱刻的手。
在长城刻字,不该屡禁不止。目前,对于这类破坏文物的行为,除了有法律亮剑外,景区也在逐年加强管理,通过设置黑名单等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但要进一步遏制“长城刻字”之痛,仍需多方努力、多管齐下。首先,执法必须“长出牙齿”。应严格落实《长城保护条例》,对破坏行为明确取证,严惩不贷,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其次,监管要“防患未然”。景区应加强巡逻密度,在关键地段增设清晰、醒目的警示标识,利用技术手段实现更广泛的监控覆盖。
此外,还应通过持续的社会宣传、学校教育,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让文明出游的理念深入人心,也让“爱护文物,尊重历史”成为文化自觉与社会共识。别让“到此一游”的执念,毁掉文物的厚重与文明的尊严。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