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保密观”微信公众号披露的退休干部程某间谍案,在公众心中掀起震撼波澜。一位本该捧着毕生荣誉、安享天伦之乐的退休干部,只因一时私心的膨胀,竟沦为背叛国家的罪人,用数十年积攒的清誉,换来了15年铁窗生涯。这起案件背后的教训,沉重得足以让每一个人警醒深思。
![]()
“晚节”二字,是岁月在人生画卷上落下的最后一笔,是初心历经风雨洗礼后仍需坚守的底线。程某曾在岗位上摸爬滚打,历经无数考验,他比谁都清楚国家秘密的分量,比谁都明白“保密义务终身不变”的铁律。可这份刻在骨子里的政治觉悟、浸在职业生涯里的操守,却在“为子女铺就留学路”的执念面前,轰然崩塌。在公派赴某国考察的特殊场合,这本该是严守秘密、维护国家形象的关键时刻,他却主动向境外情报机构伸出黑手,用国家机密当作换取子女留学签证的“筹码”。这般行径,既是对职业信仰的彻底背弃,更是对国家利益的严重践踏。
国家秘密,是国家安全的“生命线”,是亿万人民根本利益的“防护盾”。从机密级到绝密级的分级,每一级都标注着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每一项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而程某却将这份责任抛诸脑后,多次借公干之机,先后泄露1项绝密级、1项机密级国家秘密。他的行为,早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明确条款,更完全符合《刑法》间谍罪的构成要件。更令人愤慨的是,这并非一时疏忽的过失,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主动叛卖,他清楚自己手中情报的价值,清楚此举对国家的危害,却仍选择铤而走险。这种主动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比被动泄密的危害更甚,彻底暴露了其价值观的崩塌与灵魂的堕落。
![]()
法律的利剑,从不为背叛者留情。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的判决,不仅是对程某个人的严厉惩处,更彰显了我国打击间谍行为、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定决心,更清晰丈量出“晚节不保”的惨痛代价。曾经,他本可以带着“老干部”的荣光,在家人的陪伴下安度晚年;如今,却只能在冰冷的铁窗内,细数自己亲手毁掉的人生。他所谓“为子女谋福利”的初衷,最终变成了让家人蒙羞、让家庭破碎的悲剧,子女不仅没能顺利开启“光明前途”,反而要背负“间谍之子”的骂名,整个家庭都被拖入深渊。这正如无数案例所印证的:任何试图用国家利益兑换个人私利的妄想,终究会被法律的铁锤击碎,没有任何例外。
程某案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极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漏洞:退休,绝不是保密义务的“终点线”。无论是在职时手握重权的涉密人员,还是退休后回归日常的老干部,守护国家秘密都是伴随一生的责任,这既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硬性要求,更是每个公民对国家应尽的道义担当。细数过往案例:有把秘密文件当废品卖掉的“糊涂虫”,因一时麻痹酿成大错;有被高额报酬腐蚀的“贪婪者”,在金钱诱惑下失守底线;更有程某这样主动交易的“叛国者”,为私心不惜践踏国法。这些案例反复警示我们:保密意识的一丝松懈,就是国家安全防线的一道溃口;对责任的一次漠视,就可能成为引狼入室的“缺口”。
![]()
人生如行船,越到晚年,越需稳稳把住“舵盘”。程某用身败名裂的代价,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无论在职在岗,还是退休离岗,国家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唯有始终坚守初心不改、始终敬畏法律底线、始终牢记使命担当,才能守住晚节、守住尊严,守住一个家庭的安宁与幸福。倘若一时糊涂、一念之差,最终只会落得“一生功名皆成尘,半世糊涂陷囹圄”的可悲结局。这,不仅是每个涉密人员必须牢记的信条,更应成为每一个公民刻在心中的准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