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近期一系列动作,都让人看不懂,现在终于看明白了!以色列今日报报道,印尼和阿塞拜疆军队将出兵数万人,进入加沙地区,成为加沙国际稳定部队(ISF)的核心。
以色列《今日报》曾披露,以色列否决了士耳其士兵加入这支多国部队的决定。美国接受了以色列的立场,土耳其军队不会参与加沙的军事行动。现在这支军队的核心主力将是印度尼西亚军队。
![]()
当前加沙刚进入第一阶段停火协议生效后的第15天,联合国正牵头推进人道主义援助,但第二阶段谈判仍卡在以军全面撤军、被扣押人员遗体移交等核心分歧上。
不过从印尼官方动作看,其国防部今年8月仅通过C-130J运输机向加沙空投过食品药品,至今未发布任何“派兵参与国际稳定部队(ISF)”的声明。而美国近期正主导ISF的实际组建,10月24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刚视察了以境内的停火监督协调中心,该中心已进驻200名美军士兵及希腊、法国、德国等国代表团,军事负责人由美国中央司令部海军上将担任,核心架构里根本没有印尼的角色。
更关键的是,哈马斯10月24日刚在开罗会议上明确同意,由巴勒斯坦独立技术官僚委员会接管加沙管理,明确排斥外部军事力量主导秩序,所谓“印尼、阿塞拜疆出兵数万”更像是未落地的猜测。
就连此前积极表态的土耳其,虽宣称要加入停火监督小组,却因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明确反对,不得不软化“实地驻军”的立场,足见外部军事力量介入加沙的实际难度。
澄清了出兵传闻,再看印尼采购中国二手武器的动作,结合最新军购细节和地区实际,更能看清其真实逻辑。
根据印尼国防部10月17日通报,这笔总额90亿美元的军购包含7艘053H3护卫舰、3艘039A型潜艇、42架歼-10B战机及CM-302反舰导弹等装备,选择中国武器的核心原因有两个:
![]()
一是交付效率,中国提供的都是刚退役的准现货装备,承诺两三年内全部到位,还会在雅加达建歼-10B训练中心,把飞行员培训周期缩短一半;二是无附加条件,要知道美国2024年曾以“人权问题”冻结印尼3亿美元军购贷款,直接搅黄了苏-35采购计划,而中国不仅提供现货,还支持印尼通过外债融资支付款项。
但这些装备绝非为了“对抗以军”:加沙海岸线仅40公里,以色列10月18日还以“未收到人质遗体”为由,再次推迟拉法口岸开放,这种近岸封锁环境下,022导弹艇的实际用途是协助人道主义物资船护航,而非突破军事封锁,何况印尼没有配套的预警机和电子战系统,即便部署歼-10B,也无法在以军情报优势下争夺制空权——以军目前仍控制着加沙53%的地盘,包括所有战略边境点,这种掌控力远非单一武器能撼动。
![]()
顺着这个逻辑再看美国的中东计划,它确实在遇阻,但根源不是“印尼军事介入”,而是区域各方的实际诉求与协议执行的困境。
特朗普团队推动的停火协议,看似达成了阶段性成果,实则漏洞百出:哈马斯虽同意停火,却始终坚持“以色列先全面撤军,再谈后续安排”,10月9日更是联合所有巴勒斯坦抵抗组织明确要求“结束冲突与撤军同步推进”。
阿盟早在今年2月就联合埃及、沙特等国发表声明,坚决反对任何驱逐巴勒斯坦人的计划,直接否定了美国早年提出的“加沙人口转移”构想,更现实的是,停火协议规定每日应允许600辆援助卡车进入加沙,但拉法口岸因以方反复刁难,10月以来多次推迟开放,联合国副秘书长直言当前援助“远难解饥荒”。
![]()
最后回到以色列和整体格局,以色列的战略优势不仅没被撼动,反而通过停火期间的操作强化了实际掌控。
以总理内塔尼亚胡10月中旬仍公开表示“以军不会轻易撤出加沙”,目前以军虽从城市区后退,但仍牢牢控制边境缓冲区和关键基础设施,还能通过扣押援助通道(如拉法口岸)拿捏哈马斯的执行节奏,而所谓“中东统一战线”更是无从谈起。
土耳其想参与停火监督却遭以色列反对,埃及主导着拉法口岸的实际协调,沙特与巴基斯坦签防御协议却特意强调“不影响印沙关系”,各方都在算自己的账。
更值得关注的是加沙内部的变化:停火后哈马斯试图重新掌控秩序,却因清算旧账与多格穆什等本地氏族爆发武装冲突,萨布拉区等地已出现火拼伤亡,民众对哈马斯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这种内部动荡意味着,即便未来印尼真的参与ISF,也大概率是承担人道援助协调这类“软实力角色”,而非军事对抗先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