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是和平的嫩芽,需要双方共同浇灌”,可加沙的停火协议刚生效没多久,就被枪声搅得不得安宁。当地时间 11 月 1 日,哈马斯代表团在伊斯坦布尔会见土耳其外长,递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备忘录,把以色列违反停火协议的 “实锤” 摆上了台面。要知道,10 月 10 日生效的停火协议本是 230 万加沙人的希望,可才过 20 多天,以军就多次空袭加沙,10 月 28 日一晚就造成 60 人死亡,其中大半是妇女和儿童。更揪心的是,联合国粮库遭轰炸,拉法口岸被死死锁住,47 万人陷入 “类似饥荒” 的绝境,每天 750 吨的援助物资连需求的四成都不到。一边是哈马斯带着证据求公道,一边是以军持续军事行动,这场脆弱的停火,难道真要沦为纸上谈兵?
![]()
先说说哈马斯这份 “控诉状” 有多硬核,可不是空口白牙的指责。备忘录里明明白白列着以方的 “罪状”:停火生效后多次空袭加沙城、代尔拜拉赫等地区,还炮击南部汗尤尼斯市,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建筑损毁;以 “未移交全部人质遗体” 为由,无限期关闭拉法口岸,把唯一的人道通道锁得严严实实,导致援助物资进不来、伤员出不去;更过分的是,在加沙南北主干道设置 17 个检查站,连运送奶粉的联合国货车都要签 “生死状”,上周还有三辆货车触雷,物资全毁。哈马斯一边递备忘录,一边还承诺会继续搜寻以方人员遗体,可也坦言 “缺重型设备挖废墟”,这操作就像 “被人打了还在讲道理”,满是无奈。毕竟对加沙人来说,停火不是 “政治筹码”,而是能吃饱饭、不被炸弹吓醒的基本保障。
再看双方的 “甩锅大战”,简直像极了俩小孩吵架,各说各的理。以方一口咬定哈马斯先动手,说武装人员用反坦克武器袭击以军,还违反 “移交遗体” 的约定,所以才发动空袭反击。可哈马斯直接否认开火,反指以军的袭击是 “破坏停火的系列操作”,毕竟搜寻遗体得有设备,以方不肯提供支持,还反过来催进度,这不是 “强人所难” 吗?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的表态,特朗普一边说 “停火协议没受威胁”,一边又说以色列 “理应回击”,这种自相矛盾的话,简直是 “火上浇油”。说白了,这场互相指责的背后,是停火协议没明确问责机制,就像 “没装刹车的汽车”,稍有摩擦就容易失控,最后倒霉的还是无辜平民。
最让人心碎的,是加沙大地上那些挣扎求生的普通人。56 岁的面包师穆罕默德,以前能养活 5 个家庭,现在面粉见底,每天只能烤 200 个面包,连自己孩子都吃不饱,空荡荡的烤炉里全是绝望;加沙城居民马哈茂德抱着营养不良的女儿哭诉,妻子因为长期缺铁流产,而他能做的,只是排队等那点杯水车薪的援助;希法医院的医生每天要处理 15 起流产病例,很多都是饥饿导致的,一尸两命的悲剧天天在上演。70% 的新生儿早产或体重不足,80% 的家庭靠吃野草树叶充饥,53% 的儿童发育迟缓 ——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煎熬。当政客们在谈判桌前唇枪舌剑、在战场上互相试探时,加沙人只想知道:明天能不能喝上干净水?孩子能不能活过下一轮空袭?
“和平不是一纸空文,而是百姓碗里的粮食、夜里的安稳觉”,加沙的停火协议之所以脆弱,根源在于 “只定规则,没有问责”。哈马斯递备忘录给土耳其,既是寻求国际支持,也是想给停火留一线生机;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没有对违反协议者的惩罚,再详细的备忘录也只是 “废纸一张”。国际社会不能再当 “旁观者”,特朗普的 “和稀泥”、欧盟的 “官僚主义”,只会让加沙的苦难持续下去。土耳其作为斡旋方,更该拿出硬办法,推动双方落实承诺,而不是让谈判沦为 “舆论战”。
说到底,停火不是 “休战”,而是重建和平的开始。以方该放下 “霸权思维”,打开援助通道,停止无差别空袭;哈马斯也该积极推进遗体移交,用对话代替对抗。毕竟,47 万濒临饥荒的民众、无数失去家园的孩子,等不起无休止的博弈。只有双方都拿出诚意,国际社会真正发力,加沙的土地上才有可能长出和平的嫩芽。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土耳其能促成停火重启吗?国际社会该怎么推动双方履约?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