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歌手郑智化发文表示,自己在深圳机场乘坐航班的时候,升降车升至机门后离机门地板有25厘米距离,导致其轮椅无法推入飞机。而操纵升降车的司机不愿把升降板提高,冷眼看着他“连滚带爬”进飞机。他表示忍无可忍。郑智化是久负盛名的歌手,也是残障人士,他的遭遇引发强烈关注。
对此,@深圳机场 在评论区致歉,并表示已第一时间会同航空公司启动核查。最新消息,深圳机场发布情况说明承认登机保障出现不足,将联合航司立行立改,增加保障人员并试点启用登机连接装置,且对郑智化再次致歉。10月26日,郑智化回应称不再追究此事,只希望借由此事,深圳机场能优化对残疾人士的服务和协助。至此,一场风波得到了化解。然而,此事折射的残疾人出行痛点和难点,却依然发出考问。
残障人士乘坐飞机遭遇种种困难绝非个例,且只是“残疾人出行难”的一个方面。现实中,城市盲道被占、导盲犬被禁上车等问题,屡屡困扰着残疾人。视障脱口秀演员“黑灯”曾在一档喜剧节目中吐槽称,某些城市的不锈钢盲道雨后极其湿滑,“不锈钢下完雨之后,跟溜冰没有任何区别”。央视新闻也曾以“残疾人出行,路在何方?”为题,聚焦过相关现象。
最近爆火的网络梗“本来可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现在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也可以用来描述包括郑智化在内的残障人士的辛酸。究其原因,个别城市在注重城建“大制作”的同时,却忽视了“细枝末节”,忽视了残障人士的现实需求,导致相关设施不符合国标、相关环节缺乏人文关怀。
城市的发展,应让残障人士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而不是让他们承受城市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不到位的“代价”。更加关切他们的冷暖,以换位思考的态度和决心帮助他们解决出行难题,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受到城市的温情、文明的内涵,迫在眉睫。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深圳福田区连夜拆除不锈钢盲道,此举令人欣慰。但对城市而言,仅仅拆除不锈钢盲道或者说只消解某一个问题是不够的。要想让残障人士真正告别出行难,就必须举一反三地发现问题,并全面解决问题。常识告诉我们,残疾人从出门的那一刻起,便对电梯、楼道、行道乃至所有公共设施或公共环境的服务保障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任何一个“点位”存在漏洞和隐患,都会让他们的“出行幸福感”打折扣。所以,要让残障人士的出行“游刃有余”、不受阻力,就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审视公共设施建设,消除所有“路障”,实现无障碍建设的连贯性、系统化和全覆盖。在此基础上,通过高新技术的加持,推动这一体系的智能化、便捷化,也应是题中之义。
值得一提的是,郑智化被“冷眼”刺痛的案例说明,为残障人士出行赋予更多保障,其重点既在于基础设施的提升,也在于人文温度的扩散。这需要每个人都能将心比心地呼应残障人士的心声,为他们多想一点,为他们多做一点。
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