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深秋,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将军站在台湾医院的走廊里,听着病房里呼吸机一下一下响着,他攥着被单的手抖着,等母亲睁开眼,六十年的光景一下子散了,黄汉基终于赶在母亲走前,回来看了她一眼。
![]()
两岸隔绝了半个世纪,他是唯一一个主动去台湾探亲的开国将校,他这一生,处处是取舍,步步是挣扎,像一本写满家人故事的书。
![]()
黄汉基出生在福州长乐的黄家,这个家族跟中国近代海军的命运绑在一起快一百年了,曾祖父那辈在晚清练水师,祖父黄钟瑛跟孙中山一起闹革命,一九一二年孙中山亲笔写下“公而忘私”四个字,夸他忠心,可轮到黄家第三代接手时,时代却丢给他们一个没法选的难题。
![]()
1936年,十六岁的黄汉基考进马尾海军学校,家里一直盼着这一步,可两年后他和几个同学故意考砸,干脆退了学,从福建一路走,走了三个月到延安,父亲黄忠璟在报纸上看见儿子在抗大教书,没说话,只悄悄给他寄了上百张邮票,那年头在延安,一张邮票能换一碗红烧肉。
![]()
黄汉基在战场上慢慢出了名,一九三九年日军轰炸延安后,他因为会说英语被调到一一五师,跟着罗荣桓在山东打游击,东北解放时,他已经从参谋升到团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海军司令萧劲光想把他调回海军,却被空军司令刘亚楼抢先要走,这个海军世家出身的人,最后当上了空军航校校长,带出了十多位将军。
直到1985年,妹妹从美国打来一通电话,才让那层隔了多年的墙裂开一道缝,母亲魏韶琴一直没停下找儿子,临走前还在问依基到底在哪儿,黄忠璟临终前也问了同一句话,那两行泪落在床单上,黄汉基就决定去台湾一趟。
![]()
讽刺的是,这位原本反叛家族、选择革命的将军,最后却用违背时代的方式,悄悄回到了家族的怀抱,一九九〇年他带着母亲的福州话录音带回到台湾,八十三岁的老人正对着昏迷的魏韶琴放磁带,当儿子的声音从喇叭里飘出来,老人竟慢慢睁开了眼睛。
黄汉基的墓碑立在北京一处不起眼的地方,墓志铭上或许该写:他这一生,背过家人的指望,扛过自己的信,最后还是用最老的办法,把血和土连在了一起,那些跨海寄来的信,炸过的战场,航校的跑道,一点一点拼出个普通人怎么在大时代里活下来,家国这回事,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就是明知道难,还是一步一步走过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