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座百年饭店的回廊
成为一部流动的中国近代史画廊
这个秋天,申城的舞台
将迎来一张厚重的“天津名片”
由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话剧《大饭店》,即将携利顺德大饭店的百年历史肌理而来,在上海的舞台上徐徐铺开近代中国的风云长卷,透过一座饭店的兴衰更迭,触摸一个时代的脉搏,于角色的命运沉浮中,感受个人与时代的共振。
![]()
01
一座饭店,
为何能装下一部中国近代史?
“其实这个戏的核心,就是展示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给国家民族、给自家生活‘找出路’的摸索过程。”
—— 导演 方旭
导演方旭的一句话,道破了《大饭店》的叙事内核。而承载这份“摸索” 的舞台,正是天津百年地标——利顺德大饭店。
建于19世纪的利顺德,从来不止是一座住宿场所。它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窗口,是南来北往者的交汇点:北洋军阀时期的政客在此议事,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学子在此奔走,太平洋战争时期的志士在此传递信念,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者在此畅谈未来……不同的人带着各自的目的踏入这座饭店,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都揉进了回廊的光影、客房的对话里。
话剧《大饭店》抓住了这份“特殊性”,便以这座饭店为“微观社会场域”,成为历史的 “见证者” 与 “承载者”。主创团队没有铺陈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将目光聚焦于这座建筑里的 “人” 与 “事”。
![]()
这些在饭店里发生的细碎片段,看似只是个体的命运轨迹,实则构成了近代中国的“微观切片”。当这些切片被一一串联,一座饭店的兴衰,便成了一部看得见、触得到的中国近代史——它没有冰冷的史料堆砌,只有一个个鲜活的人,在时代里选择、挣扎、坚守。
![]()
02
以 “饭店” 为镜
用 “真实” 作笔
![]()
“我们想以利顺德为创作背景,做一部话剧来反映天津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做一部能表达天津的、像一张城市名片的话剧。”谈及《大饭店》的创作起点,主创团队的初心清晰而坚定。
为了让这份 “切片” 足够真实,创作前期,主创团队进行了大量实地考察与资料查阅,深挖史料,并多次与专家学者交流求证。这一切严谨的准备,都是为了在忠实于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为剧本注入真实的质感与肌理,让观众踏入剧场时,能够自然地沉浸其中,相信“这里的确发生过这些故事”。
![]()
在叙事的打磨上,《大饭店》选择了“编年体 + 群像式”的双轨结构,串联起北洋军阀末期、九一八事变前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五个关键历史节点。以金钥匙管家陆东升为线索,让观众跟着他的视角,见证着出入饭店的宾客更迭——从张学良、溥仪、梅兰芳等风云人物,到张伯苓、陈一侯等实业先驱,以及白芊羽这样从名门闺秀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进步青年,每个人的选择与挣扎,都成了近代中国 “找出路” 的生动注脚。
![]()
主创团队刻意弱化了 “主角光环”,全剧30余名演员,150多个角色共同撑起舞台——因为他们想呈现的,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传奇,而是一个时代里 “众生的选择”。
03
在城市气质里,
读懂共同的家国情怀
对于沪上观众来说,这部《大饭店》或许是一次特别的 “历史之旅”。
你会看到:有人用实业救国,有人用文化守根,有人用生命护家国。也会看到天津“诙谐松弛却又海纳百川” 的气质,一座城市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迁。
![]()
新中国成立后,众人重回大饭店欢庆胜利。当《东方红》的旋律响起,往事与今朝交汇,那份深藏于选择背后的家国情怀,超越了地域,成为足以令每一位中国人动容的底色。
![]()
2025年11月8-9日
让一座饭店经历的百年风雨
让一个源自天津的故事
在此化作叩响心门的回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
爱我中华·系列演出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
大型原创话剧《大饭店》
演出时间
2025年11月8日(周六)19:15
2025年11月9日(周日)14:00
演出地点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
演出票价
680/580/480/380/280/180/80元
扫描二维码选座购票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