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重启:像顶级高手一样,从“躺着”开始训练
在健身界,“躺平”常被视为懈怠。但真相是,懂得在训练中战略性“躺下”的人,往往更快地走向强大。这并非偷懒,而是一种回归身体“出厂设置”的顶级策略——如同程序员修复复杂bug时,会先回溯最基础的代码。一个摇摇欲坠的核心,无法支撑起任何卓越的运动表现。
为何要“重启”?站姿下的代偿陷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会养成各种代偿模式。在站姿下,重力会迫使身体调用更多表层的、擅长产生大幅动作的“运动肌”来维持稳定,而真正负责深层稳定的核心肌群(如腹横肌、盆底肌)反而被“抑制”或“遗忘”。
![]()
这就好比一栋高楼,表面的装修再华丽,如果内部的钢筋骨架(核心深层肌群)无法协同工作,那么任何一个快速变向或发力,都可能导致能量泄漏甚至损伤。
从躺着开始,就是主动关闭这些代偿模式,重新唤醒那些“沉睡”的稳定器。
仰卧位:最佳的“身体觉知”实验室
当你仰卧在地面上,脊柱被承托,骨盆处于相对中立的位置,上半身的重力负荷被最大限度地卸掉。
这个姿势为身体创造了一个低干扰的“实验室”。在这里,你可以更清晰地感知到腹横肌在呼吸中的细微张弛(如同内置的“腰带”正被激活),感受到盆底肌的轻微上提。
这种精妙的神经肌肉控制,在站姿下极易被粗大的动作所淹没。精准的觉察,是有效训练的第一步。
![]()
重走“婴儿路”:最自然的身体开发序列
观察一个婴儿的运动发育:他并非一出生就站立奔跑,而是从仰卧和俯卧开始,经历抬头、翻身、爬行,最后才解锁行走能力。
这个序列,是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协调发展的黄金标准。它本质上是一个从身体近端(核心)到远端(四肢)的控制能力建立过程。当我们因久坐、缺乏运动导致核心功能退化时,最有效的修复方式就是“重新发育一次”。
![]()
从仰卧位开始训练,比如进行“死虫式”这类对侧肢体的交替运动,正是在模拟婴儿期的运动模式,重新搭建高效、无代偿的动力链条。
总结:从“躺赢”到“站稳”的进阶之路
因此,从躺着开始核心训练,绝非能力的退步,而是一种极具功能性的智慧选择。它允许你在一个安全、可控的环境中,先重新“连线”(建立正确的神经募集),再逐步“加载”(增加负重和难度)。当你能够在仰卧位上稳定地控制核心后,这种激活模式会无缝衔接到跪姿、站姿乃至跑跳中。
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回归仰卧位,重启身体出厂设置 → 在稳定中激活深层核心,建立正确感知 → 遵循发育顺序,逐步进阶,将稳定性应用于生活与运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