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兰德公司近期发布长达115页的《稳定美中竞争关系》报告,其基调与二十多年前主张“军事打击中国”的立场形成剧烈反差,折射出美国精英阶层对华认知的根本性转变。
![]()
这份报告最引人注目的突破在于台湾问题表述。它明确建议美国应公开声明“不支持台独”,并积极推动两岸走向“渐进和平发展”,甚至提出要为中国“逐步实现统一”创造条件。这一立场与过去美国政客暗中纵容“台独”势力的行为形成强烈对比,实质反映了美国高层对现实格局的清醒认知——中国综合实力已非昔日可随意施压的“软柿子”。
兰德公司态度转变并非偶然。二十余年前,该机构曾妄言“中国能接受空袭”,以1999年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为例鼓吹对华强硬。如今却坦承:通过打压迫使中国屈服既不现实也危险。这种转变背后,是中国经济腾飞、军事现代化、科技创新突破等硬实力支撑,以及始终保持“有实力但不冒进”的战略定力。
这一务实转向在美国精英圈已成趋势。商界担忧“脱钩断链”损害利益,学术界认为对抗无法解决问题,政界出现“踩刹车”声音。昆西研究所专家史文更直言“台湾非美国核心利益,不值得与中国开战”,建议放弃“战略模糊”,明确不军事干预台海。就连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核心人物坎贝尔也承认,美国单凭自身难以匹敌中国规模优势。
![]()
报告将台湾、南海、科技竞争列为中美关系三大“火药桶”,核心主张可归结为“克制”——通过高层定期对话、“二轨沟通渠道”等机制避免失联,在科技领域反对“一刀切”脱钩,而是控制竞争风险。这些建议实质是为中美竞争加装“安全阀”,防止意外冲突。
但需清醒认识,美国仍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所谓“克制”本质是权衡对抗成本后的策略调整,而非主动让利。不过,从“零和博弈”转向“承认中国发展不可逆、避免硬碰硬”,仍可视作积极进展。
当前中美关系恰似行走于钢丝之上,竞争与冲突风险并存。兰德报告的价值在于提供对话起点,但真正实现“竞争而不翻脸、共存而不吃亏”,关键取决于美国能否停止支持“台独”势力、放弃遏制手段,以及双方能否坚守相互尊重底线。
![]()
国家间关系如同邻里相处——当实力相当时,互给台阶、遵守规矩才是长久之道。兰德报告的转向,本质是美国精英终于想通这个朴素道理。但纸面建议能否转化为实际政策,仍需观察后续行动。毕竟,千言万语不如办成一件实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