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黄仔 | 撰稿: 猫毛 | 责编: 海芋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姐妹们早,这里是猫毛~
这几天护肤圈真的炸开锅了:有测评博主爆出,好几款市面上热卖的护肤品里,居然检出了违禁色素——苏丹红!
![]()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老爸评测
这几天双11预售大家护肤品没少买,现在真的天塌了:我买的那个,不会中招了吧?
别慌,今天就来帮你搞定来龙去脉,理智应对!
啥情况,护肤品里有苏丹红!?
事情是这样的:有博主在检测一款「肉色膏体」的护肤品时,意外发现了苏丹红IV——一种根本不该出现在化妆品里的工业染料。
但奇怪的是,产品的成分表里压根没标注任何色素。于是,测评团队一路追查,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一组包含了3种成分的「复合原料」上,包括:
鳢肠(ECLIPTA PROSTRATA)提取物
印度楝(MELIA AZADIRACHTA)叶提取物
辣木(MORINGA OLEIFERA)籽油
![]()
▲图片来源:截自视频@老爸评测
这三样成分本身根本不可能含有苏丹红,但原料送检后,发现苏丹红含量高达1170ppm!
据业内人士,这已经远远超出「生产过程中不小心污染」的范围了,极有可能是人为故意添加,用便宜又鲜艳的工业染料冒充天然色泽。
![]()
样品均检测出了不同含量的苏丹红IV(ND表示未检出)
▲图片来源:截自视频@老爸评测
更让人无语的是,这些原料都来自一家叫Campo Research康博的供应商,官网上还标榜自己「致力于100%纯天然」……
如果是天然色素,一般存在稳定性差、成本高的问题,而苏丹红显色稳定鲜亮又便宜,于是不少护肤从业者猜测,也许这就是原料商会铤而走险暗箱操作的原因。
![]()
▲图片来源:康博外网官网
更让人担忧的是,该原料商的经销网络覆盖中国、印度、韩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波及范围可能相当广。
而且「鳢肠提取物」本身在护肤品里非常不常用,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产品同时含有鳢肠提取物、印度楝叶提取物和辣木籽油这三个成分,那就有可能疑似是(不绝对啊)这批含有苏丹红的原料组,要特别留意。
有博主整理了疑似涉事产品名单,预计多达800余款,覆盖护肤、彩妆、卸妆等多个品类,涉及国际大牌、新老国货等400+个品牌。
![]()
怎么又是苏丹红!
记忆力好的家人们可能还记得,苏丹红可不是第一次上新闻了。
20年前,某知名快餐品牌的调料中就被查出含有苏丹红,后来鸭蛋、辣椒粉、方便面等食品中也陆续爆出类似问题。
![]()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苏丹红不是某种颜色,而是一种化学合成的工业染料,主要用于油彩、机油、蜡、烟火等工业产品的染色,具体又可以分为苏丹红I、II、III、IV。这次护肤品检测出的是苏丹红IV,而以往食品事件中主要是苏丹红I。
为什么苏丹红每次出现都闹这么大动静?因为它含有萘环结构,可能在体内被还原成苯胺、1-萘胺等物质。多项研究表明,苏丹红具有潜在的致癌性、致突变性和基因毒性,还可能引发皮肤过敏。
![]()
苏丹红IV
▲图片来源:ChemicalBook
早在上世纪,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将苏丹红I、III、IV归为3类致癌物,苏丹红II被归为2B类致癌物。
虽然3类致癌物意味着「尚无对人类致癌性的明确证据,但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致癌可能」,但并不等于它安全或无害,所以早在2003年,苏丹红已在全球范围内被禁止用于食品和化妆品,我国的《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也明确将苏丹红列为禁用物质。
Solvent Red 24就是苏丹红IV
▲图片来源:《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截图
所以客观来说,在如此严格的禁令下,那么多品牌主动冒险使用苏丹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主要责任无疑在违规添加的原料生产者身上。
但话说回来,品牌和相关检测机构没有完善的检测流程帮消费者提前把关,让违禁原料有可乘之机,也确实难逃责任。
目前很多品牌已经送检了疑似涉事产品,还在等待检测报告出来,如果你已经购买了疑似添加苏丹红的产品,记得保留好购买凭证,该退货退货,该退款退款,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
距离事件爆出短短几天,已经有很多检测机构推出了苏丹红检测项目,速度是真快啊
▲图片来源:网络
这次的事件,也难免让人担心:
![]()
我们日常接触的色素,到底安不安全?
先放宽心,色素本身不是坏东西。它也叫着色剂,负责给吃的、用的增添色彩,提升食欲/购买欲,来促进消费。
色素主要分两种: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
天然色素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而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使用天然色素的记载,像我国西南流传的特色「五色饭」就是用植物色素和糯米染出来的。
![]()
▲图片来源:第十一诊室自制
人工色素则是化学合成的,根据化学结构又可以分为偶氮色素和非偶氮色素类。
和天然色素相比,人工色素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成本更低,颜色更加鲜艳持久,稳定性也更好。像颜色鲜艳的马卡龙就是用了人工色素,因为天然色素在高温烘焙后就会变浅褪色。
![]()
▲图片来源:第十一诊室自制
很多人一听到「人工合成」就紧张,觉得天然色素更安全,其实这个想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对。
人工色素确实有安全隐患,像偶氮类色素(如柠檬黄)在合成过程中可能产生联苯胺(1类致癌物),长期接触会导致皮肤吸收其有害物质,进而可能引发多种癌症,还有致突变的可能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工业已经很成熟了,生产的色素纯度非常高,能把这些联苯胺等杂质控制在极低极低量内,把风险降到最低,我们是不用过于担心的。
![]()
▲图片来源:google
天然色素也不是100%安全,比如红曲红,如果提取工艺不够完善,就可能残留桔霉素,同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还有一些天然色素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的过敏反应。
所以,色素安全与否的关键不在来源,而在于它有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以及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使用。像苏丹红已经属于非法添加物了,根本就不是合法的食品/化妆品添加剂。
我国对于食品、化妆品中色素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了化妆品的禁用和可用色素
![]()
▲图片来源:《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
《GB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可以用于食品中的色素和它们在不同食品里的添加限量,以柠檬黄为例
![]()
![]()
▲图片来源:GB2760-2024
也就是说,每一种被允许使用的色素都经过了大量的安全评估实验,只要色素是合规添加的,对于咱们来说都是安全的,不用过度恐慌(感兴趣的家人们,拉到文末可以保存可用/禁用色素总结)。
![]()
怎么规避风险?
当然了,现在说完全不担心也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了花钱花得放心、用得放心,我们应该怎么规避风险呢?
首选正规渠道
三无产品、小作坊出品、来路不明的产品,为了节约成本和追求效果,更可能违规添加禁用色素,还可能含有重金属(比如汞)等有害物质。
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在色素的处理上,能将杂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生产工艺更加规范,最大化地保证色素安全。
如果你是易过敏人群、孕妇或儿童,从最安全的角度看,还是尽量避开色素,选成分更简单的产品。
学看成分表,多观察
下单之前,可以看下产品的成分表,常见的天然和人工色素的命名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天然色素:命名通常和来源有关,比如姜黄、甜菜红、藻蓝等
✅人工色素:通常是化学名或编码,通常是「CI+一串数字」。如果是商品名,则大部分是带形容词的,比如亮蓝、日落黄、诱惑红等。特别要留意的是柠檬黄、苋菜红,装得跟天然色素一样,其实是人工合成的。
![]()
食品有色素很常见
▲图片来源:google
另外,人工色素通常颜色鲜艳且稳定,而天然色素容易受光、热、酸碱度影响而变色。如果你买的吃的、用的颜色异常鲜艳又持久,那大概率是人工色素了。
关注官方通报
国家药监局、市场监管部门会不定期公布抽检结果。多留意权威媒体和官方渠道的信息,能帮你避开很多坑。
最后简单总结下:
✅这次苏丹红问题出在原料端,多家品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中招了
✅苏丹红是化妆品、食品明确禁用的工业染料,有潜在的健康风险
✅色素本身并不可怕,合法合规使用的就是安全的
还是那句话,色素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不用恐慌,也不用一棍子打死人工色素,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些违规添加的禁用物质。理性看待,科学选择,咱才能把钱花得明明白白、踏踏实实~
希望今天的内容可以帮到大家,觉得有帮助的话,欢迎点赞、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道真相。
![]()
参考来源《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
▲图片来源:第十一诊室自制
![]()
参考来源《GB2760-2024》
▲图片来源:第十一诊室自制
![]()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美妆研究所SHOWCASE.违禁成分苏丹红最全报道,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牵涉|大事件[EB/OL].(2025-10-20)[2025-10-22].https://mp.weixin.qq.com/s/EWRHM4FBnPVI-kKHMU33tw
[2] 青眼.化妆品再次敲响“苏丹红”警钟![EB/OL].(2025-10-20)[2025-10-22].https://mp.weixin.qq.com/s/5XZbq8lWSfVakuFLWlqsQw
[3] EFSA.Opinion of the Scientific Panel on food additives, flavourings, processing aids and materials in contact with food (AFC) to review the toxicology of a number of dyes illegally present in food in the EU[EB/OL].(2005-08-05)[2025-10-22].https://www.efsa.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event/2005/af050930-ax7.pdf
[4] Ahmed Refat N A G, Ibrahim Z S, Moustafa G G, et al. The induction of cytochrome P450 1A1 by Sudan dyes[J]. Journal of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toxicology, 2008, 22(2): 77-84.
[5] Fonovich T M. Sudan dyes: are they dangerous for human health?[J]. Drug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3, 36(3): 343-352.
[6] Pan H, Feng J, He GX, Cerniglia CE, Chen H. Evaluation of impact of exposure of Sudan azo dyes and their metabolites on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a. Anaerobe. 2012 Aug;18(4):445-53.
[7]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4.
[8]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S]. 2015.
[9] CDC.ToxFAQs™ for Benzidine[EB/OL].(2011-10-25)[2025-10-22].https://wwwn.cdc.gov/TSP/ToxFAQs/ToxFAQsDetails.aspx?faqid=568&toxid=105
[10] 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 (ATSDR). 2001. Toxicological profile for Benzidine. Update. Atlanta, GA: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