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南门记》:作者明代赵时春
古代的事物为何比今天的更受珍视呢?如果它对当今并无实际用处,那能留存下来的就极少了。
轩辕氏的弓、夏启的剑、夏朝的鼎、商代的车、周朝的铏器、彝器、罍和斝,历经秦始皇焚书的劫难,又经过世代变迁,那些王朝的社稷早已沦为废墟,宗庙也早已断了祭祀,而这些器物遗迹却巍然独存,流传至今。真是奇异啊!世人为何轻视当今而珍视古物呢?难道是因为那些不值得珍视的古物,本就不可能传至今日;而今日被珍视的,恰是自古至今共同认可的优秀之物?假使古代良好的政教风尚未能像器物一样侥幸存留,却仍幸运地未曾熄灭于大众持续不息的情感和记忆中,那么称之为“复古”,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华亭县设有南门,与县城同时建造。门内原本设有纵横通达的大道,与城门同时修建。当年此地兴盛时为仪州,后由州降为县,因此县城街市本该繁华,道路也该四通八达。可惜遭遇战乱灾祸,这些设施遭到废弃。经历过盛世年华的老人们目睹此景,无不痛心叹息,为此向人表达感慨和愿望已有四十余年。
嘉靖辛卯年(1531年)春天,畿内人士齐宏先生从蓬莱调任本地县令。应县民薛海、曹麒等人的请求,他见此地荒芜破败深感痛心,于是下令:“愿意恢复古道者,悉听其便。被官府没收的土地,可缴纳相应价款赎买;道路该疏通的便疏通,城门该修复的便修复。”用陶土夯实路基,建起高阁覆盖道上,修筑厚重垣墙作为护卫——齐县令全力恢复古道规模,征用民力服役而不误农时。工程尚未完成,齐君便调离此地。又过了十多年,工程终于彻底竣工。
如今县中长者无不欣慰于古道得以恢复,更称赞此举深合当代百姓的需要。众人更期望借此重现盛世时街市繁华的景象,让古人善政与淳厚风俗再度兴起。于是共同请我将此事刻石记载,以传示后代。
赵时春:一个被遗忘的明代平凉名人
赵时春是明朝人,老家在甘肃平凉。他在嘉靖五年(1526年,那一年是农历丙戌年)考中了进士,而且特别厉害——会试拿了第一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会元”!后来他的官也做得不小,做到了“右佥都御史”。这个职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中央高级监察官员,负责监督百官、巡察地方,有时候还兼管军事,是个实权派岗位。简单说,他就是个从西北考出来、一路冲到中央的学霸型大官。
据《明外史·本传》记载:赵时春是明朝一个挺有意思的人,小时候和别的小孩玩,就爱摆弄旗帜、像带兵打仗一样排兵布阵。十四岁就考中了举人,很聪明。四年后,也就是嘉靖五年(1526年),他在京城会试考了第一名,当了庶吉士(相当于进了高级文官培训班)。后来因为大臣张璁的建议,他被调到户部当主事,没过多久又转去兵部上班。
嘉靖九年(1530年)七月,他给皇帝写了一份非常直白的奏疏,大意是说:
“皇上您因为天灾让大家提意见,都过了一个月了,可大臣们都在打马虎眼、说空话应付。之前灵宝县知县报告‘黄河水清’领了赏,然后汪鋐献‘甘露’,徐赞、范仲斌献‘瑞麦’,张楫献‘嘉禾’,汪鋐和杨东又献什么‘盐华’,礼部尚书李时还不停上表庆贺——像范仲斌这种小官就算了,可汪鋐、徐赞是管纪律的,李时是管礼仪的,居然也睁眼说瞎话、糊弄皇上,实在让人又气又痛心!”
皇上觉得他说话太冲,叫他别光批评,要提点实在的建议。赵时春一开始有点慌,赶紧请罪,没马上回应。后来皇上催他,他就认真写了份建议书,主要说了“四大最重要的事”和“三件最急的事”:
四大最重要的事:
1. 皇上要控制情绪,别一生气就罚人、一高兴就乱赏,赏罚分明天下才能太平。2. 发命令前要多听大家意见,不能光听一个人的,要想长远点。如果一件事好处多但有一点坏处,那也别急着做。3. 多找大臣谈话,听听他们的想法,也让百官有机会汇报工作。4. 对大臣要有尊重,看大节、别老挑小毛病;对提意见的官要信任,说得对就采纳,不对也别计较,这样大家才会自重自律。
三件最急的事:
1. 珍惜人才:有些被处罚的官员,如果真有才能、过错不大,该赦免的赦免,该复职的复职。2. 整顿军纪:打仗时逃兵必须严惩——副将可以杀士兵,大将可以杀副将,总司令可以杀大将,只有这样军队才有战斗力。3. 端正风气:恢复传统的婚丧礼仪,禁止那些装神弄鬼的迷信活动。凡是和尚道士靠骗人混饭吃的,统统赶走,这样才能民心安定。
结果皇上看了更火大,直接把他关进大牢拷问,最后撤职让他回家当老百姓去了。
过了些年,朝廷选太子身边的官员,又把他找回来做翰林院编修,兼管图书校对。当时皇上生病,他和罗洪先、唐顺之一起上书,请太子代皇上接受元旦百官朝贺。皇上大怒,又把他免职了。
后来京城遇到外敌入侵,大家知道赵时春懂军事,又启用他做兵部主事,负责训练民兵。当时大将军仇鸾主张开放“马市”(和北方民族做交易),赵时春气得大骂:“这是学秦桧卖国!你一个大将军,学商人做买卖,像话吗?”结果得罪了仇鸾,被他陷害,差点被判重罪。之后慢慢升到山东佥事、又升副使。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他升任右佥都御史,当了山西巡抚。赵时春这个人很有胆识,擅长骑马射箭,看不惯敌军猖狂、将领怕死,常放话说:“给我五千精兵,我一定能扫平俺答、丘福!”他还写了《御寇论》,详细讲怎么打仗和防守。真正掌兵之后,他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同年九月,敌军进犯神池、利民等堡,他带兵迎敌。到了广武,刚和各路将领会合,听说敌军两千骑兵就在六十里外,他立刻披上盔甲要冲过去。大将李涞拼命拦他,赵时春却说:“他们知道我来肯定会跑,现在不追就来不及了!”结果一路追到大虫岭,中了埋伏惨败。他自己慌慌张躲进一个烽火台,守军拿绳子把他拉上去才捡回一条命,但李涞的部队全军覆没。他因此被弹劾撤职。
虽然赵时春一向以懂军事出名,这一仗却打输了。不过那个时候很多将领都怕打仗,高级官员都躲在城里遥控指挥,没人像他这样敢亲自上阵。所以他虽然输了,大家还是挺佩服他的胆量。
他读书过目不忘,文章写得豪放洒脱,和唐顺之、王慎中齐名;诗也写得大气磅礴,就像他这个人一样。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