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苏北“淮北盐都”板浦的千年历史文脉长卷中,任之通将军是兼具戎马豪情与笔墨才情的独特存在。这座孕育了李汝珍、“二许”、“二吴”、“姚祥麟”、“徐习军”、“吕秀彬”、“骆公辅”等文化先贤的古镇,以盐河不绝的涛声与书香墨韵滋养出的这位军旅书法家,用几十年坚守书写了“文韬武略”的人生篇章。
1947年出生的任之通,少年时代在连云港海州板浦中学的求学经历,让他早早浸润在古镇浓郁的氛围中。这里文人云集的传统、盐商文化催生的包容气质,使他自幼便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学柳公权《玄秘塔碑》、颜柳卿《多宝塔碑》的日夜临摹,为他日后的书法生涯打下了坚实根基,而古镇先贤“潜心向学、兼容并蓄”的精神,更潜移默化融入他的品格之中。
![]()
1968年2月入伍后,繁忙的军旅生涯并未中断任之通的书法追求。从排长到天津警备区政治委员,从校场练兵到帷幄决策,他始终恪守“多临、渐进、精临、兼收”的信条,在戎马倥偬间偷闲研习。中年后涉猎王羲之《兰亭序》、米芾等诸家名帖,将军人的刚毅风骨与文人的清雅气韵融入笔墨,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书风-----榜书威严厚重、大气磅礴,楷书清爽贯通、气韵生动,行草则兼具“颜筋柳骨”与“二王”神韵,恰如他“刚柔相济”的人生轨迹。
作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主席,任之通的艺术成就早已超越军旅范畴。他的《论榜书的历史地位》获全国大奖,《任之通书法集》《戎马心韵》等著作传世,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军及国际展览中获奖,更被视作军旅书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但他始终以“板浦学子”自居,深知艺术生命的根脉在故乡的文化沃土。即便身居高位、声名远播,仍常提及少年时板浦的书香环境对自己的滋养,将千年古镇的文化基因融入每一次挥毫落笔。
如今,任之通虽已年过七旬,仍然活跃在书法艺术与文化传承一线。他既是国防大学硕士生导师,也是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在讲授军事理论的同时,更以书法为桥传播传统文化。从板浦盐河畔的少年到少将军衔的书法家,他用一生践行了古镇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更以笔墨延续着古镇板浦“群星璀璨”的文化荣光,成为古镇板浦文脉中鲜活的当代注脚。
![]()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连云港板浦人。喜欢看书、写作。时常有小文发表。偶尔获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