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坚持锻炼的朋友发现,本想通过运动强身健体,结果却事与愿违:每周定时去健身房,周末还不忘徒步骑行,坚持一段时间后,没见身体变强壮,反而更容易感冒生病,整天感觉疲惫不堪。
![]()
这种"越运动越生病"的现象,其实早有科学解释。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更是早已对此发出了警示。
过犹不及:运动过度的古老智慧
《论语》有云:"过犹不及"。这句话在运动养生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运动医学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来自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研究。该研究观察了马拉松选手在比赛后的健康状况,发现在赛后一周内,选手们的患病比例显著升高。
![]()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背后的生理机制:在高强度、长时间运动后的数小时到数天内,人体免疫系统相关指标会出现暂时性改变——淋巴细胞浓度下降,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T细胞的增殖反应减弱。
这就是运动生理学中著名的"开窗理论":在大强度运动后,人体免疫系统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空窗期",此时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会暂时下降。
![]()
美国运动医学会的研究指出,这种免疫功能的暂时性改变,在运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隐藏在运动背后的"健康杀手"
除了运动强度这个直接因素外,《运动免疫学评论》 的研究还揭示了其他关键因素:
睡眠不足是免疫力的大敌
《养生三要》中强调:"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深知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性。
![]()
一项严格控制的研究发现,即使只是一个晚上的睡眠不足(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在晚上10点至凌晨3点之间保持清醒),就会导致第二天白细胞数量、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发生显著变化。更令人担忧的是,后续研究显示,即使之后好好补觉,部分免疫细胞的活性仍会持续受到抑制。
营养摄入不足的隐患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原则。
国际运动营养学会的一项研究跟踪了一群女性耐力运动员,让她们在坚持训练的同时严格控制热量摄入(每日约1000千卡)。结果显示,她们的皮质醇水平持续偏高,各项免疫指标显著受损,运动表现持续下滑且难以恢复。
![]()
这与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强调的"食不欲杂"相呼应。过度节食加上大运动量,正犯了养生的大忌。元代贾铭在《饮食须知》中告诫:"饮食调和,则能益寿"。现代营养学建议,运动期间更应注意营养均衡,不可盲目节食。
科学运动的黄金法则
《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运动养生方面,同样需要把握"中和之道"。那么,如何避免"越运动越生病"的怪圈呢?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运动医学会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循序渐进是关键
如果你长期缺乏运动或是久坐人群,应该从中低强度的运动开始,逐步建立运动习惯。研究表明,适度运动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而过度运动则会适得其反。
![]()
学会倾听身体的信号
当你遇到以下情况时,应该考虑调整或暂停运动计划:
- 睡眠质量明显下降
- 持续感到疲劳
- 工作压力显著增大
- 处于疾病恢复期
- 质量胜过数量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 的研究强调,运动质量远比运动量重要。每周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75-15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配合2次以上的力量训练,就能获得绝大部分健康益处。
记住古人智慧:"欲速则不达"。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让我们既借鉴现代科学成果,又传承古人养生智慧,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黄金中点"。
图文综自:人民日报、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美国运动医学会指南、国际运动营养学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