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得不说,这届手机厂商的操作,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10月23日晚上,红米K90系列刚刚发布完,标准版定价2599元起,号称"K系列最完美标准版"。结果第二天一大早,雷军就宣布调价了。
![]()
这到底什么情况?
红米K90标准版12GB+512GB版本,原价3199元,首销月直降300元,到手价2899元——这个价格,跟16GB+256GB版本完全一样了。
也就是说,发布会刚结束不到12个小时,小米就紧急调整了定价策略。
这速度,堪称"连夜改价"。
为什么这么急?
说白了,市场的反应太激烈了。
![]()
(二)
当晚发布会结束后,米粉们的吐槽声就没停过。
最大的槽点,就是"版本价差太离谱"。
你看这个价格梯度:
- 12GB+256GB:2599元
- 16GB+256GB:2899元(加300元多4GB内存)
- 12GB+512GB:3199元(加600元多256GB存储)
- 16GB+512GB:3499元(再加300元)
- 16GB+1TB:3999元(再加500元)
![]()
从256GB到512GB,直接涨600元?这价差比苹果还狠。
卢伟冰在微博上回应称:"已经看到了大家对K90标准版定价的评论,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真实的传导到了新品定价上。"
![]()
前红米品牌负责人王腾也出来解释:这一代产品升级幅度显著,且受内存成本持续上升影响,当前定价已相当合理,不具备下调空间。
但米粉们不买账啊。
有网友直接留言:"腾哥在的话,说不定能降到2499。"——这话虽然是调侃,但也反映了用户对涨价的不满。
![]()
红米K系列一直以"性价比之王"自居,上一代K80标准版起售价才2499元,这次直接涨到2599元,而且各版本价差如此之大,确实有点过分了。
(三)
所以,雷军连夜做了个决定:降价。
但这个降价,也挺有意思的。
他没有降最低配的12GB+256GB版本(依然2599元),而是选择了中间档位的12GB+512GB版本降300元。
为什么?
因为这个版本是"性价比最受伤"的那个。
你想啊,同样是2899元:
- 要么买16GB+256GB(内存大,存储小)
- 要么买12GB+512GB(内存小,存储大)
这就给了用户选择权,不同需求的人可以按需购买,而不是被迫接受那个"加600元才能升级存储"的离谱定价。
这招,叫"用降价弥补定价失误"。
![]()
(四)
但说实话,这次调价虽然缓解了部分问题,却暴露了小米在定价策略上的问题。
红米K90标准版搭载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配备7100mAh电池,支持100W有线快充+22.5W反充,采用6.59英寸"黄金中尺寸"设计——配置确实香,号称"K系列最完美标准版"也不是吹牛。
![]()
但问题是,上游成本涨价,难道就可以直接转嫁给消费者吗?
REDMI产品经理笋寸在发布会前就表示:"今年内存涨价很多,米粉对K90系列定价得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提前打预防针,是想让用户接受涨价的现实。
但问题是,华为、荣耀、OPPO、vivo,人家也面临同样的上游成本压力啊,为什么人家能消化掉一部分成本,而红米就直接全部转嫁?
这就是品牌溢价能力的差距。
![]()
(五)
说到这里,必须要提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红米到底要不要冲高端?
过去几年,小米一直在推动"高端化"战略,小米数字系列承担冲击高端的重任,而红米则继续守住性价比市场。
但现在的问题是,红米K系列也想往上走。
红米产品经理笋寸表示,K90标准版定位不再是单一的性能旗舰,而是颜值/影像/体验的全方面惊喜,是更均衡的新一代旗舰焊门员。
"全方面惊喜"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成本上升,意味着定价提高。
但问题是,红米的用户群体,真的愿意为"全方面升级"买单吗?
很多米粉选择红米K系列,就是因为它"够用就好、性价比高",而不是追求"全方面旗舰体验"。
如果红米K系列也要走高端路线,那它和小米数字系列的区别在哪里?
品牌定位一旦模糊,就会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最后,还是忍不住要感叹一下。
小米啊小米,你这次"连夜改价"的操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作品声明:来源网络公开资料,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