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持续对红海发动军事打击,已导致以色列战略要地埃拉特港(Eilat Port)几乎陷入瘫痪。据以色列媒体《卡尔卡利斯特》(Calcalist)报道,针对红海通往苏伊士运河航线的威胁与袭击,已严重扰乱全球海上贸易。
![]()
自2023年11月以来,全球商船纷纷避开埃拉特港,导致该港收入锐减80%,数百个工作岗位岌岌可危。作为回应,埃拉特官员已向美国和埃及求援,呼吁依据国际协议保障航道安全。港口关闭引发了对以色列南部经济安全的深切担忧。
也门的海上行动最初被视为对以色列打击加沙的报复,但如今已演变为经济战的有力手段。埃拉特港的瘫痪标志着红海力量格局的重大转变。作为亚洲货物进入巴勒斯坦地区的关键枢纽,其运营中断导致供应链紧张,可能推高物价并影响资源获取。港口的求援也引发了对国际海上联盟有效性的质疑。
![]()
背景与影响
埃拉特港是以色列在红海的唯一港口,承担着该国约30%的进出口货物运输,尤其在汽车进口和钾肥出口领域占据核心地位。自2023年巴以冲突升级后,也门胡塞武装通过导弹、无人机和遥控小艇持续袭击红海船只,迫使航运公司绕道非洲好望角,航程增加4000公里,运输成本飙升30%以上。
数据显示,2023年埃拉特港尚有134艘船抵达,而到2025年5月仅余6艘;车辆进口量从2023年的15万辆骤降至2024年的零进口。港口收入从2023年的2.12亿谢克尔(约6300万美元)暴跌至2024年的4200万谢克尔(约1250万美元),最终因累计债务超过1.2亿美元宣告破产。
![]()
地缘政治与国际反应
也门的行动不仅重创以色列经济,还削弱了其在红海的战略影响力。作为回应,以色列曾试图通过空袭胡塞控制的港口和部署“铁穹”防空系统应对,但胡塞武装的低成本战术(如造价数万美元的火箭弹)迫使以色列耗费数百万美元进行拦截,形成“不对称消耗”。
![]()
国际社会对红海航运危机的应对效果有限。尽管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胡塞袭击,但埃拉特港的困境凸显了国际联盟在协调护航和保障航道安全方面的局限性。美国虽长期支持以色列,但自身商船也因胡塞禁运被迫绕行,日均损失高达5200万美元。
未来挑战
埃拉特港的关闭暴露了以色列对单一航道的依赖,也促使其加速推进“南部门户”计划,包括建设陆桥和铁路网络以连接红海与地中海港口。然而,胡塞武装的持续威胁和红海局势的不确定性,使得该地区的贸易与安全前景仍充满变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