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网友写了一个小短文,开头说“70后还没有死呢,记忆都还在”,然后讲了对爷爷过去“真的是饿怕了”的记忆。
然后,作者反对“粉饰和不承认”。
这个意思,是不言而喻的,表达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没有一丝抱怨,说“日子总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值得点赞的态度。
本人也是这个观点,既反对否认过去那段艰苦生活,也认为不应该因此而抹黑、诋毁、彻底否定整个时代,应该认可时代成就及对后来的奠基作用。
![]()
言归正传。在这个帖子的评论区里,作者自己有一个留言,说自己是70后,小时候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直到上初中了,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这引起十几个人跟评。
其中有一个人的留言,让我十分惊讶。而我相信,这个人的留言会让中国绝大部分70后感到惊讶。
这个人说:
我也是70后,从没穿过有补丁的衣服。
怎么样?70够的网友们,他这句话让你感到惊讶了吗?我觉得即便是80后网友,也会对此感到惊讶。
![]()
本人也是70后,从爷爷奶奶、父母辈那里知道过去的艰苦岁月,从小常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而且就我小时候的生活,虽然没有挨过饿,但确实是吃不好的,至于穿,那是少不了打补丁的。
穿的衣服怎么能够不打补丁服呢?自己一年还不做几件新衣服呢,一多半是拾哥哥的旧衣服。那时候家家都是这样,哥哥姐姐穿小了,给弟弟穿,一件衣服穿几年,小孩子又调皮,衣服怎么可能不破?
有时候,外面的衣服可能是好的,但也只是外面光,里面的衣服大都是旧的,是打了补丁的。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是冬天,一个女生穿就穿得外面光,一个男生不小心把她外面的衣服弄得很脏,她一下发火了,把外衣脱下来让男生给洗,我们看到了她里面的衣服,那是补了又补。
还有一件至今想起来非常好笑的事。三婶有两个儿子,有一次,三婶买了一块布,准备找裁缝给大儿子做条裤子,但是没有给二儿子买。二儿子非常生气,趁人不注意去搞破坏,拿剪子把布给剪了七八下。三婶为什么只给大儿子做裤子?就是想着二儿子可以拾大儿子小了的裤子。
![]()
我们上小学时,学习雷锋搞得轰轰烈烈——现在见不到那时的学雷锋热情了——除了学习雷锋乐于助人之外,还一个重要的就是勤俭节约精神,校长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时候校长还常常说,衣服旧不丢人,只要洗干净、补整齐就行。校长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那时候学生衣服很长时间不洗是常见现象,小孩子还会用袖子擦嘴、擦鼻子,所以衣服很脏;有的家长不在意,孩子的衣服破了,也不给补上。
到了上初中的时候,外面的衣服不会有补丁了,但是里面的衣服还会有补丁的。
所以,那人个说他“是70后,从没穿过有补丁的衣服”,这话真的很伤人。
他为什么能够“从没穿过有补丁的衣服”?如果这不是假话,那肯定就是家庭好了,绝不是普通家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