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八一厂老大院的居民记忆里,曾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总是一个人拎着竹篮,穿梭在垃圾桶边翻翻捡捡。
有时候,她会弯腰拾起一个铁皮罐头盒,有时候,又会小心翼翼把塑料瓶装进篮子里。
有人看不过眼,悄悄提醒她:“你家又不差钱,别干这事儿。”
![]()
老太太却倔得很,声音不大,但很坚定地说:“这些要拿去给八路军做子弹,打鬼子。”
听到这句话的人,瞬间红了眼圈。眼前这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便是曾经风光一时的“母亲专业户”——曲云。
一辈子演母亲,一生没演过姑娘,她从未年轻过
1928年,曲云出生在山东牟平一个小村庄。
家里穷,饭都吃不饱,但父母从没让她荒废学业。父亲是个吹唢呐的手艺人,却背地里是地下党员,常年奔波,为八路军跑前跑后。
耳濡目染下,小曲云从小就胆子大,嘴巴也利索。
十三岁就当了儿童团长,一边读书,一边当放哨站岗的“小战士”。有人说她命硬,其实是她生来就不认输。
![]()
14岁,她第一次登上村里的戏台,不演姑娘不演仙女,而是扮了个拄拐老太太。
没想到观众看了都叫好。她从那时起,就认定了这辈子要演戏。
1946年,她听说胶东文工团招人,不顾家人反对,扛着包袱走了100多里路,一口气追到莱阳,总算赶上了队伍,成了一名文艺兵。
部队里没好吃的没好穿的,但她演得开心。冒雨跑前线,风里扛戏服,累得满头大汗,但她从不抱怨。
也正是那段日子,她打下了日后几十年演母亲的“根基”。
她不会撒娇,却遇上了最懂她的人
在文工团排练时,曲云遇上了一个叫牟春高的山东汉子。
![]()
两人年纪差不多,都不爱多话,可总在一块碰面,演对手戏时默契得很。
感情悄悄生了根,但那时候部队有纪律,恋爱是件“大事”。两人一直默默藏在心里。
几年后,牟春高当上了空政文工团的骨干,曲云也成了副指导员。
一次演出前,她突然发起高烧,送医后差点没挺过来。医生说她身体虚,不能再上朝鲜战场了。
曲云难过,但不服输。等身体一恢复,她就留在丹东,专门给前线战士演出。
![]()
就在那段时间,两人终于领了结婚证,婚礼没办,团长擀了两碗长寿面算是“见证”。
结婚第三天,曲云就上了去长春的火车。那时候,她怀孕了,但为了不耽误任务,她谁也没说。直到快生了才被送回医院。
孩子刚满月,她就抱着又回到丹东。晚上睡火车库,怕空袭不敢脱衣服,夫妻俩轮流抱着儿子躲警报。
尿布湿了来不及晾,只能在火上烤一烤再用。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她一边演戏,一边当妈。
![]()
大儿子得肺病,她边喂药边掉眼泪;小儿子出生不久,她又进了拍摄组,孩子全送回山东给婆婆带。
别人眼里她是“铁娘子”,其实她心里最怕的是回家晚了,孩子认不出她。
从跑龙套到“母亲专业户”,她靠的是一股拧劲儿
195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成立,招演员。曲云二话不说报了名。她当时年纪不大,却主动争取演中老年角色。
别人求演主角、演女一号,她却愿意演那种上不了海报的配角。
第一部戏是《激战前夜》,她演个村妇,台词不多,但她排练时比主角还认真。
![]()
有人笑她:“你演个老太太至于这么较劲?”她笑笑说:“老太太也得有灵魂。”
后来她的角色越来越多,《英雄虎胆》《林海雪原》《奇袭》《布谷催春》《药》……
不是农村老娘就是战士母亲,她的形象成了那一代观众心中的“银幕大娘”。
拍《苦菜花》时,为了一个织布动作,她连夜带着手电跑到农户家学艺;
![]()
拍《奇袭》时,为演好朝鲜阿妈妮,她一遍一遍模仿朝鲜话语气。片子上映,朝鲜小观众都以为她真是当地人。
有人问她怎么从来不演年轻姑娘,她淡淡一句:“从小就演老太太,观众都习惯了。”
她不靠颜值吃饭,但却凭演技撑起一片天。
老伴早走,女儿低调,女婿却是大明星
曲云的丈夫牟春高,后来成了中国戏曲学院的副院长。虽然工作忙,但两人一直感情很好,从没红过脸。
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牟磊在北京一家工厂上班,生活低调。
但女婿李世玺,可是在荧幕上出镜无数的“硬汉小生”。
![]()
李世玺年轻时演过《雷锋之歌》《铁甲008》《走在战争前面》,长相英俊,是八一厂公认的台柱子。
虽说女儿和女婿都挺出色,但曲云从不拿家人当炫耀资本。她总说:“我只是个演老太太的。”
晚年最让人揪心的,还是她那场病
退休后,曲云没歇着。她去老年大学学书法、画国画,一学就是十来年。她画的山水、写的小楷,邻居都说有味道。
![]()
但好景不长,80多岁那年,她被确诊阿尔茨海默症。
刚开始是忘名字,后来连儿女都叫错。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提着篮子在院里捡瓶瓶罐罐。
有人拦她:“干啥呢?”她眼神倔强:“这些要拿去做子弹,打小鬼子。”
她忘了今天吃啥,忘了人名地名,却清楚地记得《苦菜花》里冯大娘怎么哭,《奇袭》里阿妈妮怎么抱孩子。
她活在自己的戏里,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
她捡垃圾的样子,让人心疼却不忍打断。有人悄悄往她篮子里塞些瓶子,她收下,一脸认真。
她可能忘了自己是艺术家,但别人没忘
2020年3月,曲云安静地走了,享年92岁。
圈内很多人都发文悼念她,说她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母亲”。
她一辈子没演过姑娘,却演活了百来个母亲;她没有惊艳的外貌,却把角色演到观众心里。
![]()
她说:“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老百姓看得起我,是观众养活了我。”
如今,她已离开多年,但她在银幕上塑造的那些母亲,仍然陪着无数人长大。
哪怕她老年时被病魔折磨、四处捡垃圾,旁人却从未用“可怜”两个字去形容她,因为她身上那股韧劲儿,比很多明星都耀眼得多。
![]()
她,是真的“德艺双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