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算力”被推上全球科技竞争的风口浪尖,量子计算的每一次跃进都可能重塑国际技术版图。2025年10月23日,Alphabet旗下的谷歌通过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正式公布一项里程碑式进展。
2. 其最新研发的“Willow”量子芯片搭载名为“量子回声”的创新算法,在特定任务中展现出远超当前最强传统超级计算机1.3万倍的运算效率。尤为关键的是,该算法具备跨平台可复现能力,标志着谷歌不仅实现了性能突破,更打通了通往实际应用的关键通道。
![]()
3. 回顾此前节点,早在2024年12月,谷歌便已宣称“Willow”仅用5分钟完成了一项需经典超算耗时10¹⁰亿年才能解决的任务,震惊学界。而此次不到一年内再度发布成果,重点聚焦于算法的可验证性提升,意味着其技术正从实验室演示迈向真实场景部署,为未来五年内量子技术在医学、材料设计等核心领域落地铺平道路。
4. 对中国而言,这项“技术飞跃”带来的不仅是震撼,更是深层警醒:一旦谷歌将如此强大的算力应用于新药分子模拟、电池结构优化乃至高端制造流程重构,我国若未能同步构建自主可控的量子能力体系,极有可能面临“算力受制于人”的严峻局面。如何在这一决定未来竞争力的战略赛道上实现突围,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5. 谷歌本次发布的真正价值,并非仅仅体现在“1.3万倍”这一惊人数字之上,而在于它攻克了长期困扰行业的关键障碍——结果可验证性。过去多家机构虽宣称实现“量子优越性”,但其所依赖的算法往往局限于私有硬件架构,难以被外部独立重复检验,导致公众质疑与产业化停滞。
![]()
6. 此次“量子回声”算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开放兼容特性,可在不同量子系统中进行交叉验证。据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团队研究员汤姆·奥布莱恩表示,这种可复制性是推动量子技术走出科研象牙塔、进入工业主流的前提条件,也是建立行业信任的基础。
7. 数据层面进一步凸显此次突破的技术含金量:测试结果显示,“Willow”芯片执行“量子回声”任务所消耗的时间,仅为当今全球最快经典超级计算机所需时间的万分之一不到。结合2024年底那场“5分钟vs 10¹⁰亿年”的历史性对比,两次成就叠加形成了“极致速度+可靠验证”的双重壁垒。
8. 这种复合优势潜在影响深远。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量子计算能高效模拟复杂分子动力学过程,显著缩短抗癌药物筛选周期;在新能源方向,则可通过精准建模锂离子传输机制,加速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进程。倘若这些关键环节长期依赖海外算力支持,国内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节奏势必被动牵制。
![]()
9. 更值得警惕的是,谷歌的领先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植根于一套高度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之中。其研发团队汇聚顶尖智力资源,其中包括202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米歇尔·H·德沃雷特,他在量子相干控制方面的深厚积累,为“Willow”芯片稳定性及纠错机制优化提供了决定性支撑。
10. 同期,美国其他科技巨头也在全面推进各自路线:微软集中攻关“拓扑量子比特”,旨在从根本上解决量子信息易失问题;IBM则持续迭代其量子处理器系列,并打造开源量子编程平台Qiskit,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建生态。多方合力下,美国已在人才储备、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之间形成闭环。
![]()
11. 相较之下,中国虽面临追赶压力,但并非毫无根基。近年来,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接连取得标志性突破:2020年,中科院团队成功研制“九章”光量子原型机,在“高斯玻色取样”任务中实现比超级计算机快10¹⁴倍的处理能力,成为全球首个达成“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光学系统。
12. 一年后,“祖冲之号”超导量子原型机问世,集成66个量子比特,在随机量子线路采样任务中同样超越经典算力极限。这两项成果充分表明,中国已在光量子与超导量子两条技术路径上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
![]()
13. 然而客观评估,我们与谷歌为代表的美国头部企业之间仍存在明显断层。首要差距体现在算法通用性方面:“九章”与“祖冲之号”目前主要针对特定计算任务优化,属于“专精型”系统,而谷歌推出的“量子回声”具备跨场景适应能力,更接近实用化通用算法,产业适配潜力更强。
14. 其次是容错能力的不足。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斯伦贝谢百年讲席教授斯科特·阿伦森指出,尽管谷歌此次实验尚未采用完全可扩展的容错架构,但即便在此前提下,其量子系统的错误率控制水平仍优于我国现有原型机。这意味着我们在长时间连续运行过程中更容易累积误差,限制复杂任务执行能力。
15. 外部制约因素亦不容忽视。量子硬件的核心组件高度依赖特殊材料与精密设备,如超导芯片所需的超高纯度铌金属、调控系统必需的纳米级微波发生器等,部分关键部件至今仍需进口采购。
![]()
16. 若未来遭遇供应链封锁,这些薄弱环节极易演变为“卡脖子”风险点。反观谷歌依托美国成熟的半导体制造网络,能够快速完成芯片迭代升级,在硬件更新速度上占据天然优势。若不对等加速自主研发,技术鸿沟或将日益扩大。
17. 面对谷歌构筑的“算力高地”,中国亟需转变思路,摒弃单纯追逐算力指标的做法,转而围绕“应用场景驱动、核心技术攻坚、生态体系建设”三大维度制定差异化战略。
18. 在技术研发层面,可借鉴谷歌“以应用牵引研发”的模式,优先布局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例如在新能源产业,可专门开发面向锂电池电极材料模拟的专用量子算法,避开在通用算法上的正面交锋,同时迅速形成可落地的技术闭环。
![]()
19. 医疗健康方向亦可联合大型制药企业,共同构建基于量子加速的药物候选分子筛选模型,率先在细分赛道创造经济价值,再逐步向多用途算法延伸。这种“由点及面”的渐进策略,有助于我国在激烈竞争中建立独特优势。
20. 产业协同方面,必须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破解硬件瓶颈。目前,中科院已联合多家本土科技公司组建量子计算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超导芯片原材料、高精度测控仪器等“卡脖子”环节。
21. 举例来说,在铌材提纯工艺上,科研团队通过改进冶金流程,已将材料纯度提升至99.9999%,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准。下一步应扩大此类合作范围,打通基础研究与批量生产之间的壁垒,确保实验室成果能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22. 毕竟,唯有实现核心元器件与关键材料的自主供给,才能真正摆脱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筑牢国家安全与发展根基。与此同时,高端人才的战略布局同样至关重要。谷歌的技术飞跃离不开诺奖级科学家的深度参与,中国也需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人才生态系统。
23. 一方面,可在重点高校增设“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系统化培养具备理论功底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设立国际合作项目、联合研究中心等方式,吸引海外优秀学者来华开展研究工作。
24. 值得注意的是,人才引进应避免单一来源依赖,宜积极拓展与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地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构建多元稳定的国际交流网络。只有汇聚足够规模的顶尖智力资源,我国量子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才具备坚实支撑。
![]()
25. 本质上,量子计算的竞争是一场关于“下一代算力主导权”的全球博弈。谷歌此次展现的1.3万倍于传统超算的强大能力,既是一座技术丰碑,也是一种战略警示:未来五年,随着量子技术逐步渗透至医药研发、新材料设计、智能制造等关键行业,谁掌握核心算力资源,谁就将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
26. 中国的应对之道,不在于简单复制美国路径,而在于立足自身积累,找准突破口。充分发挥在光量子、超导量子等方向的技术积淀,坚持以应用场景为导向,通过产学研联动补齐硬件短板,借助全球化视野布局人才梯队。
27. 只要坚持目标不动摇,不盲目追随热点,也不因暂时落后而气馁,聚焦真实需求稳步推进技术创新,我们就完全有能力在量子竞赛中实现从“跟随者”到“并行者”,最终迈向“引领者”的跨越。毕竟,算力之争本质是一场耐力赛,短期领先不代表永久领跑,唯有方向正确、持续投入,方能在关键时刻突破“卡脖”困局,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