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市能不能涨,有五个信号:
第一、经济走出通缩期
这是学界的一个争议点,到底是整体经济定义了楼市,还是楼市定义了整体经济,马光远与孟晓苏强调后者。逻辑上人们总会说是相互影响,但那是哲学,是辩证法,等于什么也没说。经济学不能这样回答,一定要分清主次。说到底是整体经济定义了楼市,这个道理很简单,产能过剩的不仅仅是楼市,全面出清后,经济才能复苏,楼市才有可能回暖。
![]()
第二、居民收入预期
楼市之所以难救,问题出在需求端;需求端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居民口袋里差钱的问题,毕竟银行趴着 162 万亿的天量个人存款。有人说那是富人的钱,不完全,招行金葵花的持有者主要是中产阶级。消费的保守主义是因为缺少预期,对未来就业与收入缺少预期。
第三、就业带动的城镇化
中国学者谈城镇化,列举城镇化率的数据,都有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城镇化并不是计划出来的,不是说多建几个行政超大城市,做空间的放大就叫城镇化了。城镇化道路本质上是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变,是农业人口转向工业人口的历程。有恒产才有恒心,对城市文明来说,还要有恒业才有恒产。
![]()
第四、土地成为稀缺商品
中国地大物博,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土地又怎么可能成为稀缺商品?
这实际上说的是避免走所谓超大城市的道路,那是一条割韭菜的道路,是人为的、计划性扩张。地方财政缺钱了,就增加土拍,在房地产的所有数据中,只有地价是不控的 ——2025 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数据全面下滑,只有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 12%,但土地流拍率已升至 28%。这说明房地产行业存在 "非市场化行为",以楼市销售之不足,补财政收入之有余;明摆着供应过剩了,全面限制土拍规模,是楼市回暖的必要条件。
第五、恢复金融属性
金融属性包括抵押融资、资产定价、财富储存三大功能,如果失去这些,也就失去了保值属性和投资型消费,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从 2021 年到 2025 年,全国商品房销量腰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型消费退出了 ——2021 年销量 约18 亿平方米,其中富人的投资型消费占比 50%。
![]()
第六、二手房流动是先行信号
真正定义楼市趋势的不是新楼盘,而是二手房 ,只要存量持续增加,趋势就不会改变。但政策的着力点仍在新楼盘,因为新楼盘直接影响地方财政的税收。重心应该转向二手房,彻底降息降交易税。二手房盘活了,预期将为之一变。
以上七六条具备了,楼市就真的回暖了,希望离我们还有多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