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博物馆这是被盗贼“盯上”了?
前脚卢浮宫的珠宝失窃案还没降温,后脚东北部一家博物馆又遭了殃——2000枚18世纪的金银币深夜被盗,盗贼手法专业到像“提前踩过点”,一系列失窃案看得人不禁产生疑惑:法国的博物馆安保到底怎么了?
![]()
当地时间10月20日一早,法国东北部上马恩省朗格勒市的启蒙运动博物馆工作人员刚到岗,就发现了不对劲:入口处的推拉门被硬生生撬开,展厅里一个展柜碎得稀烂,警报器还在嗡嗡作响。
管理人员查点文物时更是倒吸一口凉气——2000枚18世纪的金币和银币没了踪影。
朗格勒市政府22日正式确认了失窃消息,并称这批文物年代介于1790至1840年间,原本是当地私人收藏,2011年在博物馆现址整修时意外出土,之后移交馆方收藏,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经济民生的珍贵实物。
这家博物馆可不一般,它是为了纪念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德尼·狄德罗(《百科全书》主编,妥妥的“全能学者”)而建,馆里还藏着不少狄德罗的手稿、信件,算是小众但极具文化价值的“宝藏博物馆”。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家承载着启蒙运动记忆的场馆,居然被盗贼轻易得手。初步调查显示,这绝对是有预谋的盗窃——盗贼没碰其他展柜,直奔放金银币的展柜,显然早就摸清了文物位置和安保薄弱点。
用网友的话说:“这哪是偷,根本就是是‘精准提货’。”
![]()
朗格勒市政府气得直骂“不可接受”,当即宣布博物馆暂时闭馆,在安全系统升级好之前,先聘请私人保全公司24小时夜间盯守。
截至目前,窃贼的行踪和赃物的去向还是个谜。让人揪心的是,这批金银币不仅价值不菲,历史价值更是无法估量——每一枚钱币上的花纹、年号,都记录着两百多年前法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一旦流入黑市被熔毁或拆分,损失就再也无法挽回。
而这起失窃案,距离卢浮宫的“世纪劫案”才过去短短几小时。10月19日白天,四名窃贼伪装成建筑工人,借着卢浮宫局部维修的机会,用升降机升到阿波罗长廊的阳台,破窗而入后仅用7分钟,就抢走了8件王室珠宝,包括拿破仑三世妻子欧也妮皇后的钻石王冠、玛丽-路易丝皇后的祖母绿项链,总价值近8800万欧元。现在卢浮宫虽已重新开放,可那个被窃贼破窗的角落,居然成了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有人说“想看看盗贼是怎么突破安保的”……
这话听着无奈且很滑稽,却也恰恰戳中了法国博物馆的痛点。
因为这不是法国博物馆今年第一次“丢东西”。早在9月初,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就遭过贼,6公斤珍贵的自然金块被偷,其中还有1833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赠送的乌拉尔金块;之后没多久,南部一家民俗博物馆的几件19世纪刺绣也没了踪影。短短一个多月,从顶级的卢浮宫到小众的地方博物馆,接二连三遭窃。
这些案件到底有没有关联?是同一伙人作案,还是盗贼们“跟风模仿”?目前法国警方还没给出答案,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法国博物馆的安保系统,已经到了“千疮百孔”的地步。
![]()
例如这次失窃的启蒙运动博物馆,作为地方小型场馆,安保投入本就有限,平时全靠基础门禁和简单监控,面对专业盗贼根本没还手之力;而卢浮宫这样的“巨头”也好不到哪去——馆长德卡尔在参议院作证时承认,博物馆外围监控摄像头老化、数量不足,阳台区域的防护更是“形同虚设”,长期预算不足导致安保升级一拖再拖。连顶级博物馆都这样,其他中小场馆的处境可想而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醒过,欧洲是文物盗窃的“重灾区”,每年有超10万件文物流失,很多都会通过暗网销赃。这次启蒙运动博物馆的2000枚金银币,一旦被窃贼脱手,很可能被熔成金块银块,抹去所有历史痕迹,到时候再想追回来,难如登天。
这些被盗的不只是金银币、珠宝,更是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很明显,法国如果连守护文化遗产的“大门”都守不住,再多的文物收藏,也只是给盗贼“送菜”。
现在法国虽然急着“亡羊补牢”——卢浮宫加派了警力,启蒙运动博物馆请了私人安保,还计划未来五年投钱升级全国博物馆的安保系统,但这些措施能不能挡住“防不胜防”的盗贼?2000枚18世纪的金银币还能不能找回来?更重要的是,法国博物馆这波“失窃潮”,能不能就此打住?
——没人敢保证,这才是最令法国尴尬的。
引用来源
BBC、法新社、法国《世界报》关于法国博物馆失窃事件相关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