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易烊千玺在中戏补办的毕业典礼上,因对每一句“师哥”的温柔回应登上热搜。他躬身配合每一个合影请求的画面,被赞“顶流卸下光环的深情”。然而,在这片赞美声中,我们似乎集体遗忘了什么——仅仅三年前,同一个易烊千玺,曾与“小镇做题家”这个词汇一起,陷入一场关于公平与特权的巨大争议。
![]()
**从“争议漩涡”到“温柔师哥”:网络的记忆断层**
2022年,国家话剧院编制风波让易烊千玺身处舆论风暴眼。“小镇做题家”这个词从未如此刺痛人心——那些自嘲通过苦读改变命运的年轻人,突然发现自己连与“特权”公平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然而三年后的今天,当易烊千玺以“温柔师哥”的形象归来,网络舆论完成了一场惊人的转向。没有人再提起那场风波,没有人追问当年的疑问是否已有答案,仿佛一切从未发生。这种集体性遗忘,折射出网络时代记忆的短暂与肤浅——热点更迭的速度,快过我们思考的深度。
**“师哥”的背后:两种人生的残酷对照**
当易烊千玺在镜头前躬身配合合影时,那些真正的“小镇做题家”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正在通宵改简历,在拥挤的地铁里背诵面试题,在租来的小房间里计算着这个月的房租。
![]()
中戏校园里那声亲切的“师哥”,对于无数“做题家”而言,却是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他们同样寒窗苦读,同样怀揣梦想,却未必有机会站在那样的校园里,轻唤一声“师哥”。这种差距,不是一句温柔的回应就能弥合的结构性不公。
**被遗忘的,不只是那个夏天**
网络善于遗忘,但现实中的伤痕却从未消失。当易烊千玺的毕业典礼被温馨氛围包裹,我们是否还记得:
- 那些质疑至今没有完整答案
- 普通人对公平的渴望依然强烈
- “小镇做题家”们仍在各自的战场上艰难前行
这场温情的毕业典礼,本可以成为反思与和解的契机,却最终沦为又一场流量的狂欢。我们太快地忘记了疼痛,太轻易地被表象感动。
**超越遗忘:在点赞之外保持追问**
易烊千玺的温柔确应被看见,但同样不该被遗忘的,是那些在自习室里挑灯夜读的“做题家”,是那些渴望公平的普通人,是那些尚未解答的公共议题。
![]()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只有感动的泪水,更要有持续的记忆与追问。当我们为“师哥”的温柔点赞时,也请分一些关注给那些永远无法站在这位“师哥”身边的年轻人——他们或许不够耀眼,但他们的奋斗同样值得被看见、被尊重。
网络的记忆或许只有七秒,但我们的良知不应如此健忘。在易烊千玺躬身合影的画面之外,愿我们还能记得:每一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都配得上这个时代的温柔以待。而这,需要比一句“师哥”更深刻的改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