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枞阳:文脉赓续传薪火,风华永续照新程
铜陵与枞阳,地脉相融、文脉同源,承五千年中华气韵,育百代人杰风骨,是皖江流域一颗兼具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的明珠。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璀璨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更以“文以载道、志以报国”的精神内核,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枞阳素有“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的美誉,作为桐城派发源地,“三祖”中方苞、刘大櫆的故里遗迹犹存,左光斗铁骨铮铮守气节,吴汝纶兴学育才启民智。近现代以降,黄镇投身革命洪流,朱光潜深耕美学领域,慈云桂奠基中国计算机事业,贤达辈出,尽显枞阳人的风骨与担当。百年浮山中学由爱国人士房秩五于1924年创办,以“传道授业、因材施教”为根本,培育无数国家栋梁;枞阳博物馆、黄镇图书馆纪念馆、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静静矗立,诉说着红色记忆;浮山更被誉为“中国第一文山”,现存483块摩崖石刻,唐代孟郊题《滴珠岩》、宋代王安石作《水帘洞》、明代雷鲤留“雷公洞”题刻、清代方以智书五言诗,近百位文人雅士在此留下墨宝,每一笔都镌刻着历史的印记。三公山立皖江北望之巅,白云岩揽“小黄山”之秀,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让枞阳的文脉更显厚重。
铜陵市区则以古镇风情勾勒江南意趣。大通古镇临长江而兴,西汉发轫、北宋建镇,曾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澜溪老街的四方石路、明清徽派建筑见证过往繁华,和悦洲“小上海”遗迹、“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与教堂钟楼的共处,显露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气质;犁桥水镇集百余栋明清徽派古建,临水成街,夜晚灯火映飞檐,非遗打铁花、状元巡街等民俗表演,让江南水乡的诗意与热闹跃然眼前。铜陵博物馆、图书馆续写文化新篇,更有北宋政治家盛度、著《桐谱》的农学家陈翥、明代戏曲家佘翘等本土名人,为这座城市的文脉添注了独特光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铜陵枞阳的文化瑰宝不仅是地域的坐标,更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如今,两地以人文为魂、生态为基,在经济升级、科技突破、教育提质、生态文明建设中稳步前行。对00后等后辈而言,继承发扬这份文脉,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担当。
愿更多人走进铜陵与枞阳,赏浮山石刻之韵、品古镇水乡之美;愿两地在时代浪潮中续写新章,让千年文脉焕发更璀璨的光芒。更盼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早日步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世间再无战争饥荒,每个人都能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共赴千里乘风破浪之途,守护万里锦绣江山,让民生为本的温暖洒满华夏。
愿祖国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体育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社会风气更上一层楼,愿越来越多人来铜陵与枞阳旅游观光。愿为家乡贡献一份文艺力量,宣传发表铜陵与枞阳的诗文作品。
铜陵枞阳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瑰宝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食粮。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民族之兴旺而学习。
为祖国繁荣富强勤奋,
为实现人生理想奋斗。
愿千里乘风破浪,
愿万里锦绣江山。
愿中国伟大复兴,
愿百姓民生为本。
作者简介:
徐嘉康,铜陵市作家协会会员,第七季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千人团答题选手。安徽枞阳人,笔名:念思树人,青年文艺爱好者,诗人,腾讯签约音乐人。著有《万字情书》与《徐嘉康大全集五卷》出版,在《中外诗人》多次发表了个人作品。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国企工作,写有《大康王朝》《盖世英雄徐文卿》《徐墨言的修仙人生》《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儒释道武术》《徐文武是诗意人生》QQ阅读发表。写有作品入选国家级出版社文集,清华北大浙大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收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