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任慧 刘文泽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曾经历了迅速升温的早期蜜月与战略合作深化期,2005年中国甚至超越美国成为韩国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并促成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FTA)正式生效。但是,2016年后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速显著下滑,由年均增长8.3%降至5%。随着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疫情结束后中国对韩试行免签政策、韩也将对中国团体游客免签、新总统李在明多次释放修复中韩关系信号等多重利好叠加,如今上海街头韩国游客扎堆,中国麻辣烫、糖葫芦在韩掀起美食热潮,中韩关系及农产品贸易似乎有望迎来新局面、开启新篇章,或许未来韩国大街小巷、影视作品中还会越来越多出现中国美味佳肴的身影。
![]()
美食联动下中韩农产品贸易新图景
韩剧中大快朵颐的美食场景总是令人垂涎,十年前《来自星星的你》让炸鸡啤酒风靡中国;如今,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中国美食的魅力正强劲反扑韩国,影响力全方位扩大。这背后,是中韩农产品贸易结构的深刻变迁,中国精深加工食品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韩国人的日常餐桌上。
长期以来,中国是韩国农产品进口的第二大来源,仅次于美国。2000—2007年,韩国自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长迅速,占韩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达20%左右,最高时达到22.7%(2003年)。但2008年至疫情结束前,该占比常年低于15%,且总体呈下降趋势。2022年RCEP生效实施,提升中韩双边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水平,为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全面升级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搭建了新平台。近两年韩国自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重现回升迹象,2024年进口额达到历史峰值52.6亿美元,占韩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2.6%。
同时,韩国也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始终位居前五,只是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波动下降。2024年对韩国农产品出口仅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9%,与峰值时期的12.1%相差甚远。中国自韩国进口农产品总体呈上升态势,只是相比中国对韩国出口来说体量较小,2024年进口额18.5亿美元,仅为韩自中进口的35%。可见,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力要远大于其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力。
2008年前后,因韩国国货偏好强化、贸易保护政策、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从中国进口农产品总额下降的同时,进口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谷物、蔬菜和水产品等传统初级农产品在韩自中进口的农产品中常年占大头,符合当时中国优势农产品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而近十几年加工农产品的比重在快速上升。
2000年,韩国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为水产品、谷物和蔬菜(海关编码分别为HS03、HS10、HS07),合计11.7亿美元,占比67.4%。2000—2024年期间,水产品虽然始终位居韩自中进口农产品大类之首,但其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2024年韩自中进口农产品主要类别为水产品、蔬菜和蔬果制品(HS20)。此时,传统优势初级农产品进口合计不足19亿美元,占比降为36%,而蔬果制品(HS20)、鱼糜香肠(HS16)和糕点麦片(HS19)等加工农产品合计近13亿美元,与传统农产品进口体量已不相上下。中国越来越多精深加工农产品走向韩国餐桌,我们看到韩剧中诱人的美食可能恰恰来自“中国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中国打入韩国市场的农产品中涌现出了一批“黑马”。2024年韩国自中国进口农产品增长最快的新秀为乳制品、蛋品和蜂蜜(HS04)、糖(HS17)和烟草(HS24),同比增速分别达到69.8%、43.8%和42.1%;而传统大宗品类水产品和蔬菜进口增速分别仅有3.6%和2.1%。虽然这些新兴增长点的体量还不是很大,合计占韩自中进口农产品总额的6.4%,但也表明中国在粮食制品和深加工农产品领域对韩出口已取得显著突破,中国流行食品赢得韩国消费者喜爱,贸易结构多元化格局初显。(数据来源:韩国贸易协会、中国海关)
![]()
图1 2000-2024 年中韩农产品贸易情况
![]()
2000-2024 年韩国自中国进口农产品增速
韩国市场进发面临的困境
中国美食的香气正飘越国界,却屡遭无形“高墙”阻挡。韩国长期实施高度农业保护政策,贸易自由化步伐滞缓,叠加两国关系波动与经济下行压力,构成阻碍中韩农产品互联互通的三重壁垒,持续制约着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优势。
政治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尽管新政府有意改善对华关系,但前任政府遗留下的乱局仍在发酵。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中韩农产品贸易的波动性,抑制长期稳定合作发展的潜力。
经济下行压力从需求端形成制约。韩国2025年一季度GDP经历5年来首次收缩,央行将全年增长预期从1.5%下调至0.8%。2024年韩国申报停业的个体及法人单位数量创历史峰值,中产消费萎缩与个体工商户债务危机叠加,导致中韩农产品贸易存在需求总量萎缩、贸易结构向低附加值产品倾斜、交易风险攀升等问题。
贸易壁垒掣肘中国农产品出口。尽管中韩两国已签署自贸协定、RCEP已生效实施,韩国仍将较多关键农产品排除于降税清单之外,最终给予中国农产品“零关税”待遇水平仅为农产品总税目数的62.5%,低于同期给予RCEP其他成员的待遇水平。非关税壁垒更是重要障碍,韩国不断提高农产品进口门槛,使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屡屡受阻。
![]()
入韩国饮食潮流的破局之路
中韩携手合作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和美食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中韩农产品贸易在饮食文化共性领域蕴含显著机遇。两国对麻辣、酸甜口味的共同偏好为中国传统美食原材料、调味品、小吃及预制菜出口奠定市场基础,例如中国产辣椒粉在韩国市场上占比已达40%。依托这一优势,结合近年对韩农产品出口的黑马品类来看,可进一步针对性开发乳制品、果糖类方便零食、即食火锅、调料底料等适配性产品,并探索与韩国餐饮连锁推出联名商品,借助口味偏好一致性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此外,韩国蓬勃的咖啡与酒类消费市场提供了重要增量空间。韩国成年人饮酒频率在全球名列前茅,影视作品中饮用烧酒的画面屡见不鲜,俨然成为国民文化符号。近期山东密州酒业3000箱清香型白酒成功出口韩国的案例表明,通过前置满足韩国严苛标准(农残≤0.01ppm/甲醇≤0.5g/L),中国酒类完全具备打开韩国高端市场的实力。同时,市场研究机构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人均年咖啡消费量达到405杯(全球均值的2.7倍),云南咖啡豆、山东烘焙坚果亦有望切入韩国咖啡原料供应链。
突破贸易壁垒实现双轨并进。面对韩国高关税与技术性贸易壁垒,中方应积极推动中韩FTA农产品负面清单缩减,重点争取优势、特色农产品关税优惠。以RCEP生效实施为重要契机,推动中韩两国农业部门对话,促进两国农业发展战略深度融合,适时启动双边新一轮降税计划,缩减降税时间跨度,减少和规范非关税贸易壁垒。同时,对标对表最新国际农产品检测标准,不断完善我国国内农产品质检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溯源体系建设。加大海外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共享,引导国内企业实施规范生产与经营模式,认真做好国际认证与出口备案前期工作。
深化农技合作实现双向赋能。以农产品贸易为切入点,开展农业领域投资与技术合作。中韩可以共同培育新品种、新技术,生产新的健康食品、蔬菜及副食、肉类等,深挖市场潜力,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市场规模。与此同时,以农产品贸易和农业领域的开放合作,撬动更大范围的开放合作,畅通贸易和投资渠道,加强新领域、新业态等合作,打造更紧密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重建信任根基开拓高端蓝海。一方面,对于现存合同漏洞等韩方信誉问题,需强制推行中韩双语对照合同模板,明确将质检标准、争议仲裁地等条款纳入法律文本,对韩国进口商实施信用分级管理。另一方面,针对韩国民众对“中国制造”信任危机的问题,需从根源上保障食品安全性,打造中国农产品高品质的国际美誉。针对韩国高消费群体健康消费需求,开发高附加值营养品,拓展精品咖啡原料供应,推动白酒高端化路径,实现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