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孩子18岁拿到第一笔自己赚的钱时,没像大多数家长那样催他“赶紧存起来”,反而笑着对他说:“走,今晚你请客,咱们全家下馆子!”
你是不是也习惯性觉得“存钱=懂事”?
但我想说,孩子第一次赚的那点钱,真不如让他痛痛快快学会花。
一、为什么我鼓励他“乱花钱”?
那时候他打工赚了八百块,兴奋地问我该存多少。我反问他:“你打算用这八百块证明自己很会存钱,还是学会怎么当钱的主人?”
存钱是结果,不是起点。
就像学骑车,没人先教怎么停车,都得先歪歪扭扭摔几回。钱也一样——得让孩子在“想要”(新球鞋)和“需要”(课本费)之间纠结几次,月底啃泡面时自然就懂了什么叫“量入为出”。
比如我让他用自己钱给奶奶买生日礼物,他挑了半天最终选了个按摩枕:“奶奶腰不好,这个比游戏卡实在。”
你看,人情往来、家庭责任,都是在花钱时刻进骨子里的。
二、28年前,我把工资全花在“投资自己”上
1998年挣第一份工资,也没存。跑去报了电脑班学打字,第二年又学CAD。当时有人笑我:“也不攒点娶媳妇!”可结果呢?这批早期技能让我后来职场跑快了不止三步。
年轻时那点钱,存是存量,花是增量。
你省吃俭用攒五千,五年后可能还是五千;但如果你用这五千学个设计、考个证书,或许就能撬动月薪翻倍。
当然我也买过浮夸的皮夹克,肉痛后才明白——“为虚荣买单”和“为成长付费”,手感完全不一样。
三、从“会花”到“会配”,金钱观是练出来的
现在儿子工作一年半了,上周突然跟我说:“妈,我开了个账户,每月固定存30%。”
我一点不意外。因为他已经经历过:
请朋友吃饭发现“面子消费”肉疼
买课程后跳槽涨了工资
给我买围巾时体会到“给予的快乐”
走过“花钱”的坑,才建得起“管钱”的塔。
就像学医的朋友说:“健康不是等生病才保养,财富也是——你得先在日常收支里摸透身体的节奏。”
四、投资和健康,其实是一回事
你发现没?
那些冲动办健身卡又闲置的人,和跟风买基金却慌着割肉的人,往往是同一批。
底层逻辑都是:不懂自己的真实需求,只想抄近道。
真正清醒的投资,是像管理健康一样:
不追求“偏方暴富”,而是均衡配置(饮食+运动+睡眠)
接受偶尔感冒(市场波动),但免疫系统(现金流)要稳
永远为自己而不是为炫耀表上的数字活着
所以啊,别怕让孩子试错。
小时候花小钱买教训,好过成年后一把输光。
无论是钱还是健康,真正的掌控感,永远来自于你亲自摸过滚烫的锅沿。
你家孩子怎么花第一笔钱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