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工厂里,协作机器人、智能产线随处可见,但真不是来“抢饭碗”的——只要学对技能,普工反而能活得更稳,这些本事AI暂时替不了。
![]()
首先得学设备运维的“望闻问切”。智能机器再灵,也会出小毛病:机器人抓手松了、传感器飘了,AI能报警却难精准定位。老周之前只会拧螺丝,后来跟着厂里培训学看设备日志,听谐波减速器的声音就知磨损程度,现在专管机器人维护,工资比以前高三成。不用学复杂编程,能处理常见故障、做日常保养就行,这是工厂最缺的活。
其次要当“一人多岗”的多能工。现在工厂搞柔性生产,小批量订单多,只会一个工位容易被替代。小李在电子厂既学了智能机床操作,又练了AOI视觉检测,生产线切换型号时他能顶三个岗位,组长都得倚重他。厂里常搞“技能擂台赛”,多考几个基础证书,工资还能加技能津贴。
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也得捡起来。智能产线每天冒一堆数据,比如生产效率、次品率,不用懂算法,能看懂MES系统的简单报表就行。比如发现某时段次品率突然升了,提醒组长检查原料,这就是不可替代的价值。
还有人机协作的“配合术”。协作机器人能干活,但需要人引导:手动调整抓取路径、设定参数,遇到突发情况按急停键。这些操作一学就会,却需要人的灵活应变,机器人自己做不来。
其实厂里都有免费培训,别总觉得“学不会”。智能设备替代的是重复劳动,却抢不走需要经验、灵活和动手能力的活。把这些技能攥在手里,机器成了帮手,你反而成了工厂离不开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