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以为乔正君是这部剧的“渣男天花板”,没想到他母亲赵弦知轻飘飘一个举报电话,就让俞乐山替暖暖筹钱的手术费变成了“投机倒把”的罪证。举报恩人的赵弦知,正是暖暖的亲生奶奶。
这位奶奶不仅不认亲孙女,还亲手把发烧的暖暖推给根本不管孩子死活的养父母。 当孩子被丢在医院时,她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这种恶,已经超出了普通坏人的范畴,它是一种精致的、冷静的、甚至自认为“合理”的恶。
![]()
赵弦知所有的行为,表面都是为了儿子乔正君的前途。 乔正君出狱后,她托关系为他在市粮油副食店谋得售货员的职位,这是母子二人重返城市的立足点。 但当乔正君想接回乡下由俞乐山和盛雪竹抚养的女儿暖暖时,赵弦知立刻以自杀相逼。 她计算得很清楚:暖暖的存在会彻底破坏乔正君与领导女儿刘天瑶的联姻可能,进而断送儿子借助婚姻实现阶层跃迁的路径。
她代替儿子出面和俞乐山谈判,提出用经济补偿换取俞乐山继续抚养暖暖,实质是将亲孙女当作一笔交易。 她甚至随意找了两个根本不管孩子死活的人家,导致暖暖被丢在医院,高烧烧坏了脑子。 这种对血缘的冷漠,让人很难相信她是一个正常的长辈。
![]()
赵弦知最令人胆寒的操作,发生在乔正君准备开启新生活之时。 当时乔正君抱上了刘天瑶的大腿,刘天瑶家里当官,乔正君以为终于攀上枝头变凤凰了。 但赵弦知和儿子最怕的,就是知情人俞乐山嘴巴不严,把暖暖身世的真相捅出来。
俞乐山为了给暖暖凑钱做手术,在黑市倒腾布票。 他很有生意头脑,把布票倒腾到南方赚了一笔钱。 这本来是一个善良的人为救孩子所做的努力,但在赵弦知眼里,这是除掉潜在威胁的绝佳机会。她直接向警方举报,导致俞乐山被抓,银铛入狱。
这一招不仅狠,而且准。 她深知那个年代“投机倒把”的严重性,利用规则清除障碍,还能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比起乔正君一哭二跪三磕头的低级表演,赵弦知的手段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
![]()
乔正君固然可恨,他对曲芳菲薄情寡义,对自己的女儿见死不救,为了前途又能对着俞乐山下跪磕头,哭诉自己如果认了暖暖就会因“流氓罪”牢底坐穿。但他的这种自私自利,很大程度上是赵弦知一手栽培的。
赵弦知教导乔正君的“第一课”就是割舍亲情。 在这种言传身教下,乔正君从放弃认女到默认母亲用钱交易孙女,再到后期为利益不择手段,其道德底线的溃败始于母亲对血缘的狠心背叛。他甚至能对亲生女儿说出“这孩子来历不明”的冷酷之语。
乔家母子形成了一种“硬刚耍赖”与“软磨硬泡”相结合的处事方式。 赵弦知先采取强硬态度,否认孩子与乔家的关系;随后乔正君登场,他假装软弱,在俞乐山面前下跪磕头。 这套母子联手的表演,成功利用了俞乐山的善良。
![]()
与赵弦知母子的精明冷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俞乐山对暖暖无条件的付出。他明知暖暖非亲生,仍四处寻找奶粉、学习育儿;面对赵弦知的交易提议,他因不忍孩子流离失所而接受条件。
甚至在曲芳菲难产去世后,是俞乐山这个“假爸爸”默默承担起记录孩子成长点滴的责任。 他表面投机倒把,却总在关键时刻流露善良,比如收鸡蛋时偷偷给营养不良的老农留几个。
这种“傻气”与赵弦知的“精明”构成剧中最深刻的人性对照。 改革开放后,俞乐山抓住机遇创业办厂,最终成为事业有成的老板。 而赵弦知本想借机让儿子母凭子贵,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连乔正君也再度栽了个大跟头。
![]()
这部剧没有简单地为赵弦知的行为开脱,而是通过俞乐山、盛雪竹这些角色的担当,展现了在任何时代,情义和良知依然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盛雪竹为了照顾暖暖,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俞乐山则始终坚守对曲芳菲的承诺,即使入狱也无怨无悔。
《依依向北风》大结局里,暖暖长大后对生父乔正君说了一句“我不怪你,但我不认你”。 而赵弦知箱子里藏着的“卖孩子”书信和记录如何逼走曲芳菲的日记,最终成为引爆乔家悲剧的导火索,导致她本人从高楼坠落。
在一个充满枷锁的时代,我们或许能理解赵弦知们的选择,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接受这种“精致恶”的存在?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那些以“为你好”之名行伤害之实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赵弦知式算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