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灵活就业人员所占的比例可以说是越来越大,很多在企业离职而又一时半会没找到合适工作的人员,他们都会缴纳灵活就业的保险,而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与职工养老保险,他们也会好奇,那如果一直缴纳灵活就业,他们退休后的养老金计算方法与在职职工是一样的么?确实是没什么区别,但缴纳灵活就业的时候缴费比例上有所不同,在职职工由于有单位承担大部分的缴费,个人缴费比例为8%,而灵活就业人员需要自己承担全部缴费金额,缴费比例达到了20%。
![]()
所以其实灵活就业人员他们缴纳的费用更多一些,许多人来咨询小编,如果缴纳灵活就业,那么每年缴费会超过1000元么?如果一直缴纳到退休,那么退休金能拿到2000元么?毕竟这一笔费用对于灵活就业没有固定工资的他们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每年缴费金额动辄上万元,很多人也会关心这笔钱交的是否划算?那么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灵活就业人员每年参保缴费1-3万,养老金能拿到2000-4000元吗?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灵活就业人员是如何缴纳社会保险的,与在职职工的最大区别在于缴费比例的不同。在职职工由单位承担大部分费用,个人只需缴纳8%;而灵活就业人员需全额自付,缴费比例高达20%,而灵活就业人员也是可在所在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选择缴费档次。我们先以2025年安徽省为例,社保缴费基数下限为每月4311元,上限为21556元。如果选择最低档次,本地的灵活就业人员每年需缴纳4311×20%×12=10346元。而在辽宁省,2025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为21792元/月,缴费基数下限为4359元/月,那么按最低基数计算,年缴费额为4359×20%×12=10462元。所以,从全国各地来看,每年1-3万元的缴费范围,大致覆盖了60%到150%的缴费档次,属于中等缴费的水平。
![]()
那么我们接下来继续来了解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金的计算方式,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计算与企业职工相同,均由两大核心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养老金计发基数 × (1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2 × 缴费年限 × 1%,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为: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如50岁退休为195个月,55岁退休为170个月,60岁退休为139个月。
但有一个很关键的细节是: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保险费中,只有40%进入个人账户,剩余60%纳入统筹基金。这意味着每年缴费1万元,仅有4000元进入个人账户。我们来假设一位灵活就业人员选择最低缴费档次,每年支付约1万元,养老保险缴费指数为0.6。缴费15年后,个人账户余额为1万×40%×15=6万元。在当地养老金计发基数为9000元的条件下,基础养老金为9000×(1+0.6)÷2×15×1%=1080元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为6万÷139=432元,养老金总额为1512元,未达到2000元;那么如果每年支付约3万元呢,按照相应的算法,养老金总额也没有达到4000元,所以能拿到1000多,但想要达到4000元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
所以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还是要按照多缴多得的方式,在灵活就业期间,多缴纳几年的社会保险,那么这些人员在退休后便可以多领取一些养老金,如果有能力也可以相应的选择一些更高的缴费档次,才可以领取更多的退休金,更好的保证退休后的生活,如果大家有什么关于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以及退休后的养老金的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小编留言,我们来一起探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