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用最简单话来形容乾隆的话,就是政治动物,天生的政治动物,就是那种对人类关系和社会运行的本质具有极强洞察力,并且沉迷于战斗和博弈于这些规律的人。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乾隆知兵,作为一个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乾隆居然知兵,这非常的难得,就军事能力而言,乾隆应该高于康熙,而雍正根本就不知兵,乾隆能从奏报中的蛛丝马迹中确定前线战况,很难糊弄他,调兵遣将十分老道,乾隆一生虽然自诩“十全武功”,但真正说得上“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只有一件,就是在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之战,此战应该让大清稳定的八十年。
![]()
国与国之间的仗,一旦打起来,就没有什么仁慈可讲。既然要战,谁会留后手?若战败,又怎能指望对手网开一面?灭国准噶尔,正是乾隆对这一法则的极致贯彻。而这一切,都与乾隆个人能力和知兵分不开的。
准噶尔汗国是由卫拉特分支准噶尔部在新疆地区建立的草原游牧政权。在康熙十五年,噶尔丹击败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统一卫拉特地区。康熙十八年,噶尔丹在天山北路建立草原游牧君主制政权,定都伊犁,被达赖喇嘛梵封为博硕克图汗,存世近百年,最后在乾隆二十二年,清军在 完全控制卫拉特地区,准噶尔汗国就此灭亡。
![]()
准噶尔汗国在其全盛时期,疆域北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南至天山,东到阿尔泰山和蒙古杭爱山分界线,西包巴尔喀什湖地区,包括今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哈萨克斯坦等地。掌控着70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其军事架构基本沿袭蒙古的十进制军政合一组织策略,军队由骑兵、火枪手、炮兵组成,是中亚最先使用火枪与大炮的政权之一。但谁也不会想到,就这个强大的草原强权,有朝一日会被从地图上抹去。
从康熙二十七年准军的铁骑冲到离京城只有四百多公里的赤峰,到乾隆二十二年清军彻底让准噶尔汗国从国家到人种消逝不足七十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不懈,这个几乎统一了中亚的强悍汗国,最后竟是以灭族的方式告终,实在是一种历史的宿命。
![]()
绰罗斯·噶尔丹,他自称是也先的九世孙(估计是瞎认祖宗)。噶尔丹幼年被认定为西藏尹咱呼图克图(温萨活佛)之转世,曾在西藏班禅和达赖处学习佛法。康熙九年其兄僧格珲台吉在准噶尔贵族内讧中被杀。噶尔丹击败政敌,成为准噶尔部珲台吉。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而后在准噶尔境内改为的郡县制变革,让蒙古人告别了烈马弯刀,开始使用沙俄的火枪、土耳其的大炮,建起了一支威震东西方的火枪骑兵,在康熙十九年踏平叶尔羌汗国,康熙二十二年又杀得哈萨克、乌兹别克臣服。此时的他要的就是恢复成吉思汗的荣光。
而对于当时的满清而言边疆问题是清朝最大的安全问题,准噶尔是满清挥之不去的梦魇,虽经康熙雍正两朝的打击,却始终没有彻底解决,等到乾隆登基后,情况愈发严重,因其屡屡入侵,导致乾隆要彻底解决此事。
![]()
乾隆十九年,阿睦尔撒纳这辉特部贵族投清,被封定边左副将军,助清攻伊犁。清军分路出兵,班第从乌里雅苏台西进,永常从巴里坤南下。二十年春,黑水河集结,清军进展快,格登山口大捷,达瓦齐三万骑兵溃败,他仓皇逃伊犁。六月伊犁陷落,达瓦齐被俘,押解北京。 阿睦尔撒纳立功后求统四部,乾隆只给辉特,他不干,于是八月在乌鲁木齐叛变,突袭清辎重。
乾隆得知消息之后勃然大怒,命明瑞为靖逆将军,五万大军三路合围。明瑞从阿尔泰南下,乌什巷战清剿叛军,阿睦尔撒纳弓断刀砍勉强突围。叛军粮尽,部众携家逃斋桑湖,之后清军撤军。阿睦尔撒纳狡诈多变,投清后又反,野心膨胀,抢掠哈萨克牧场,杀戮牧民。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清廷视之为死敌,不留后患。
![]()
但最初乾隆并不想这么干,二十年正月,乾隆皇帝曾对大臣们说:“准噶尔平定之后,朕意将四卫拉特,封为四汗,俾各管其属。封车凌为杜尔伯特汗,阿睦尔撒纳为辉特汗,班珠尔为和硕特汗。朕曾面谕车凌、阿睦尔撒纳二人。”
但乾隆的行为这触动了准噶尔贵族的利益。所以,不断降而复叛。而准噶尔的降而又反造成清朝“帝怒于上,将帅怒于下”的情绪。这不仅仅是要耗费巨额军费的问题。准噶尔人打不过就降,你走了他就叛。准噶尔是在强盛期突然崩溃的,一场要命的瘟疫来了,大汗噶尔丹策零病死,儿子们为争位内斗不休。
![]()
于是在乾隆二十二年三月,清军第三次进军伊犁,清军与准噶尔人及属民进行了最后决战。乾隆皇帝鉴于准噶尔反复无常、根本没有信用可言,所以,“合围掩群,顿天网而大狝之,穷奇浑沌梼杌饕餮之群,天无所诉,地无所容,自作自受,必使无遗育逸种于故地而后已。”乾隆下了死命令,“必应全行剿灭,不得更留余孽”,在短短两年内,准噶尔人口从大约60万锐减至不足20万,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儿童,他们被分配给了蒙古和哈萨克等其他部落。准噶尔部结果连自己民族的名字都成了一个地名。
乾隆对准噶尔的灭族行动,不仅改变了中亚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欧洲各国通过商人、传教士和使节的报告,逐渐了解到这场发生在东方的“大屠杀”,普遍感到震惊。在此之前,西方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来自于耶稣会士的记述,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开化、崇尚礼仪的国度。乾隆对准噶尔的无情镇压,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让欧洲人看到了东方帝国铁血无情的一面。
![]()
当阿睦尔撒纳败逃沙俄时,乾隆的强硬态度让整个欧洲都屏住了呼吸。大清理藩院直接行文沙俄要人,沙俄最后怂了,只能把尸体交还给清朝。准噶尔的下场,让西方列强第一次集体意识到:招惹大清,可能会面临完全的、物理上的消失。这场灭国之战,是一把双面剑。大清靠着屠灭准噶尔的威名,愣是唬住了西方,历史上,这算得上18世纪罕见的种族灭绝,欧洲大国间争霸多是你弱我强,彻底抹掉一国的少见。西方观察者得知清军雷霆灭准噶尔,重新评估东方帝国的实力,一些潜在侵略推迟了。这份震撼了西方的捷报背后,藏着的其实是帝国最后的一抹余晖。
公平来讲,大多数皇帝能力不如乾隆,但是为恶能力也不如乾隆,起码不会出议罪银这种一看就是绝大恶政,能彻底毁掉一个大一统王朝根基的政策。乾隆把清朝推向了国力顶峰不假,但也把文字狱和腐败推向了顶峰,是清朝的中衰之君。也许有些小王朝,有乾隆这样一个君主是福分。但是几百年的大一统王朝,没几个能遭得住连续两个乾隆的。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