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莫莉·赛德尔(
Molly Seidel)在札幌以2:27:46赢得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铜牌——这仅仅是她的第三场马拉松:2020年2月,赛德尔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奥运马拉松选拔赛上以2:27:31完成首马,排名第二,拿到了东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同年10月,她在伦敦2:25:13获得第六名。
![]()
赛德尔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马拉松铜牌
东京奥运会后,毕业于圣母大学的赛德尔就一直追求提升自己的马拉松最好成绩:2021年11月的纽约马拉松,她以2:24:42获得第四名;2023年10月,她又在芝加哥以2:23:07排名第八,这一成绩目前可以排在美国历史第13位,但很可能是赛德尔职业生涯的最好成绩了——因为 她已经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指向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正在超越熟悉的马拉松节奏,步入山野和小径,将超级马拉松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下一个篇章。
赛德尔目前正在备战下周末的纽约马拉松,其第一场正式的超级马拉松,将是2026年2月的黑峡谷100公里,这是一场在亚利桑那州Spring Valley举行的快速沙漠赛事。之后,赛德尔瞄准的是明年的Javelina百英里,而她更长远的终极目标,则是2027年西部100的参赛资格。
虽然赛德尔是一个天生好胜的人,但她踏上小径并不仅仅是为了结果,这位奥运会铜牌获得者将之视为重启。
“在过去的几年里,越野跑以一种重要的方式回到了我的生活中,因为我由于受伤不得不在马拉松比赛中有所保留。一开始,这是我唯一能做到的无痛跑步,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可以带给我最大快乐的事情。我依靠它找到了一个社群。我也认为那里有很多成长的机会,现在,提高我的爬坡能力或下坡技术的想法比在马拉松比赛中快上30秒更能让我兴奋。”
来自威斯康星州的赛德尔从未真正沉浸于路跑。她从小就接触越野跑,2023年芝加哥创下个人最好成绩之前,她在泥地上度过了整个夏天, 其间更是参加了28公里的Speedgoat赛事,这是一场在犹他州陡峭的瓦萨奇山脉进行的技术性比赛。
塞德尔说:“更加关注越野赛的决定感觉更像是一次重新调整,而不是一次转变。从步入职业生涯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参加越野跑;我一直是个喜欢越野赛胜过田径比赛的孩子。 这项运动更富创造力,让我得以拓展对成功跑步生涯的界定,重新思考身为运动员的自我定位。 ”
但在正式转型越野之前,赛德尔还有11月初的纽约马拉松要跑,2021年的第四名是她在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中的最好名次。 为顺利完成向越野跑的转型,赛德尔一直与卡迈克尔训练体系(Carmichael Training Systems ,CTS)的教练克利夫·皮特曼(
Cliff Pittman)合作。针对即将到来的纽约马拉松,皮特曼为她制定了两大训练重点:首先是在经历系统训练空窗期后重建有氧能力,提升体能上限;其次是重新建立阈值功率,为后续训练奠定基础。
“她目前正为纽约马拉松进行高强度训练,但这并非首要目标,而是块奠基石。”皮特曼解释道。“核心任务是在保持健康的前提下赛出水平,为后续无缝衔接超长距离越野专项训练做好铺垫。”
纽约马拉松已然不是赛德尔当前的首要目标,她正在为未来的长距离赛事默默耕耘:积极完成高强度的阈值训练,并挑战比以往更持久的耐力跑。
“马拉松训练绝对是场磨炼。”赛德尔坦言。“人们总容易美化过去的训练经历,但真正投入时才发现这是场硬仗。重新适应高强度训练,感受阈值训练后筋疲力尽的状态——这些是我离开赛场两年间怀念、却又心存畏惧的体验。对于纽约之战,我满怀期待,但更渴望的是比赛结束后能全面投入超长距离训练,将这次比赛视为通向新目标的跳板。”
![]()
赛德尔2025纽约马拉松赛前五周的周训练计划
与以往的马拉松备战期不同,赛德尔本次的纽约马拉松训练采用更具两极化的周期化模式——在安排更具针对性的大强度训练课的同时,更注重系统性恢复。
高强度训练包含累计时长近一小时的乳酸阈值训练,以及融合特定强度要求的延展性长距离。这些训练旨在为赛德尔转向超长距离越野奠定所需的代谢耐力和肌肉耐力。
在马拉松训练周期的初始阶段,赛德尔先进行了短周期的最大摄氧量强度训练,以保持心肺功能并提升肌肉摄氧利用率。
皮特曼解释道:“莫莉过去的训练重点始终围绕阈值强度和马拉松专项能力。因此我推测她的乳酸阈值占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相当惊人。”
较高的乳酸阈值虽然有助于马拉松表现,但会压缩阈值上限的提升空间。为此,皮特曼为赛德尔设计了短周期、高强度训练——例如5组5分钟的全程上坡冲刺,旨在提升她有氧能力的天花板,为阈值下限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这一阶段完成后,皮特曼将赛德尔转入延长的乳酸阈值训练期,该阶段分两部分推进。根据训练数据测算,赛德尔的二级乳酸阈值配速需提升约10%才能实现纽约马拉松目标——这意味着需要在这一强度下进行大量训练:每周安排两次专项阈值课,辅以160公里以上的周训练量。初期训练内容为4组15分钟阈值跑,随着疲劳累积,逐步调整为4组12分钟和4组10分钟,在保证训练质量的同时确保恢复效果。长距离训练也突破既往强度,持续2.5至3小时,有时甚至达到全程马拉松距离。
![]()
9月底,赛德尔以1:17:09获得高海拔的博尔德半马亚军。比赛结束三天后,她进行了第二个乳酸阈值训练周期的首场阈值课。需要说明的是,皮特曼教练将“节奏跑”与“阈值训练”视为同义概念互换使用
9月底,赛德尔在高海拔条件下以1:17:09完成赛季首秀,获得了博尔德半马亚军。尽管她对成绩并不满意,但皮特曼认为这提供了宝贵的反馈数据,并对她快速的恢复情况感到满意。
赛后第三天,赛德尔完成了两组持续20分钟的二级乳酸阈值训练。这证实了训练带来的生理适应正在形成。赛德尔当前的乳酸阈值配速已突破周期初期的最大摄氧量配速,显示她正逐步接近纽约马拉松的预期目标。
![]()
赛德尔某次长距离训练的TrainingPeaks数据,这次训练发生在她周跑量高达119英里的周期末期,其中 包含了84分钟乳酸阈值训练
皮特曼运用耐力训练领域的黄金标准软件TrainingPeaks来规划赛德尔的训练。当他分析训练数据时,首要关注的是强度系数(IF)与有氧脱耦率(Aerobic Decoupling,指运动时心率与功率输出的解耦现象,即心率不再与运动强度保持线性关系,这一指标常用于评估有氧能力和训练效果,尤其在自行车训练中应用较多)——前者衡量的是单次训练强度相对于个体阈值的水平;后者则揭示心率和配速的分离程度:当配速停滞而心率持续攀升,即预示疲劳产生。“低于5%的脱耦率说明她对训练负荷适应良好,并在课间充分恢复;若强度系数未达目标,通常意味着疲劳累积过量,需要及时调整负荷。”皮特曼解释道。在宏观层面,皮特曼通过软件中的表现管理图表追踪三项关键指标:CTL(长期训练负荷,反映基础体能储备)、ATL(短期训练负荷,显示即时疲劳程度)与TSB(训练应力平衡值,精神状态)。
这些数据与其说是用来制定训练计划,不如说是为了验证训练是否产生预期成效。“我并非盲目追求特定数值。真正关注的是数据趋势与训练周期重点的契合度。当阶段目标聚焦阈值能力发展时,我既要看到渐进负荷的体现,更要通过稳定的训练压力平衡模式来观察恢复状况——体能提升不应是毫无节制的直线攀升。”皮特曼进一步解释道。
![]()
赛德尔的TrainingPeaks绩效管理图表。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90天的数据,这夸大了某些指标的变化率
尽管大多数人认为赛德尔将依赖自己的速度优势转战更长距离的越野赛,但她本人坦言,最吸引她的恰是超长距离赛事对心智的打磨。超长距离越野的胜利往往不仅依靠天赋,更需要跑者在精疲力尽时依然懂得如何持续前行——而这正是赛德尔准备全身心投入的挑战。
“作为一名马拉松选手,我显然并非最快的那位。但在巅峰对决中,真正让我脱颖而出的是面临突发状况时的应对能力。”凭借超常的临场能力获得东京奥运会马拉松银牌的赛德尔这样评价自己。
赛德尔在马拉松赛场上的辉煌履历确实可以说明自己的临场能力:不论是酷热难耐的东京奥运会,还是2020年美国奥运马拉松选拔赛首马时亚特兰大起伏不断的多坡赛道……在皮特曼看来,从马拉松到黑峡谷100公里这类赛事的转型符合训练逻辑的演进:训练重点从阈值强度、跑步经济性,转向稳态耐力与抗疲劳能力。这意味着训练内容将从阈值训练调整为亚阈值配速训练(五区模型中的第三区),这种训练能增强机体耐久性与能量物质利用效率。赛德尔的长距离训练时长也将从路跑的2.5-3小时延长至越野训练的4-5小时。皮特曼特别指出,部分长距离将采用背靠背模式,以强化训练刺激。
![]()
2020年2月,赛德尔首马收获美国奥运选拔赛亚军
为备战黑峡谷100公里,赛德尔将开始进行更长时间的稳态训练——例如在长距离过程中段穿插两组30分钟的第三区强度训练。随着赛事的临近,这类训练将被移至长距离后程进行,以此训练身体在比赛末段糖原耗尽、精神疲劳时仍能保持速度的能力。
皮特曼指出,赛德尔拥有世界级的有氧能力,这意味着在备战后期她无需像其他运动员那样专注于第三区训练,而是可以通过大训练量和背靠背长距离来提升耐力抗性。
“关键在于莫莉并非以很慢的速度跑完100公里。”皮特曼解释道。“而是我们通过生理机能优化,使她的身体从维持2.5小时的亚极限输出,延长到能够持续8小时。”
皮特曼指出,路跑选手最常见的误区是用跑马拉松的方式应对超长距离越野赛。越野跑的要求已从有氧能力转向耐力持久性、能量分配以及应对技术地形。
营养补给策略也变得至关重要:马拉松选手尚可承受轻度脱水与能量不足,但在超长距离越野比赛中,这类失误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此外,越野装备与复杂地形会显著改变生物力学特征与肌肉负荷,熟悉这些变量成为在超长距离赛事中能够有所发挥的关键。
对赛德尔而言,当务之急是将这些要素逐步融入训练:如此一来,几个月后,站上黑峡谷起跑线时,所有的挑战都将是熟悉的老朋友。
关于莫莉·赛德尔这个狠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