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工程,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支撑。回眸“十四五”,南昌教育改革发展步履铿锵,一个个创新举措的落地生根,点亮了学子成长的漫漫征途;一幅幅优质均衡的生动图景,书写了教育提质的时代答卷;一幕幕数字赋能的生动场景,点亮了智慧教育的未来之光。
这五年,我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96%,布局117个义务教育集团及城乡发展共同体,完成14所高中新建改扩建、新增学位2.31万个,开发12类智慧教育应用场景……这些“十四五”期间的亮眼成果,不仅是南昌教育“有学上”向“上好学”跨越的见证,更是千万家庭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的生动注脚。
![]()
![]()
全域均衡
构建优质教育新生态
“以前我们家长总想着让孩子进较为有名的幼儿园,现在通过‘名园带民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孩子们也能跟着名园里的优秀老师上游戏课、学特色课程,‘民园’也成了‘名园’。”家住红谷滩区的家长陈女士谈及幼儿园变化时,语气中满是自豪。
作为南昌学前教育集团化改革的参与者,青山湖区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天香幼儿园资深教师罗丹见证了优质资源如何打破园所壁垒,“青山湖区第二幼儿园有20余年的办园历史,对于天香幼儿园这所新办园,我们秉持优质课程共建、教育教学共研、教育资源共享、教师队伍互动的管理模式,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十四五”期间,南昌不断探索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化,构建“名园办新园、名园扶普园、名园带民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通过课程共享、师资轮岗、管理联动等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覆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9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2.3%,建立起涵盖园舍安全、师资配备、课程实施等维度的市级评估体系,认定标准化幼儿园495所。
“以前一个班只有五六个人,现在班上有33名学生,担心自己没有好的方法让这些孩子都能听懂,和我结对的师傅指导我,课前通过多加一些导入,课中多一些互动,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新鲜知识。”豫章师范学院附属安义板溪小学轮岗教师胡微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原教学点的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并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
南昌中学
为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南昌通过统筹谋划、条件优化、学生关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经费保障“六个到位”,让乡村学生公平享有高质量教育。截至目前,全市已布局117个义务教育集团及城乡发展共同体,形成“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的多元合作模式。
“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挂牌’,而是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构建全方位的评估体系,我市已形成“办学实践—评估反馈—结果运用—优化提升”的循环机制,促进集团化办学机制不断优化。
为优化高中教育发展格局,南昌深入实施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有序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全市完成新建、改扩建高中学校14所,增加学位2.31万个,以“好字优先、快字当头、省字为要”理念推进重点校建设,高标准打造优质高中新标杆。
同时,全力推动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创新构建“评估—安置—支持—发展”四位一体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深化“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安置模式,形成“筛查评估—科学安置—康复教学”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创新“双师课堂”“影子教师”等支持机制,开发个性化课程与医康教结合,实现“一生一案”精准施教。
![]()
五育并举
打造全链条育人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南昌坚持“五育并举”,不断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形成“思政引领、多元评价、创新突破、实践赋能”的育人新格局。
“以前给小学生上思政课,只能讲简单的故事,现在携手‘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备课,通过大手牵起小手,将思政课融于艺术演绎,讲台融通舞台,刷新了‘思政课’的打开方式,让思政课生动起来。”南昌二中心远集团九湾学校副校长杨丹表示。
为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打造“豫章‘同’行·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品牌,贯通学段壁垒,建立“红色基因+课程实践+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挖掘南昌丰富的红色资源,让思政教育告别“单兵作战”,升级为“系统集成”。
![]()
资料图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研学现场,南昌二中高二学生李轩正拿着研学手册记录,“以前课本里讲‘南昌起义’,我只记得时间和意义,现在通过模拟当年的军事会议、参观文物原件,我真正理解了‘初心’的含义。”这种直接体验式的思政教育,正是南昌打造“全场景育人”新格局的生动实践。此外,南昌还联合高校共建思政名师工作室,广泛开展“一体化”备课活动。
在探索多维育人路径方面,南昌高质量推进学生体育工作,健全体育教育贯通式培养机制,大力推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深化初中体育与健康评价改革,将“健康第一”理念落到实处。持续深化科学教育加法,初步形成“实验区引领、实验校示范”的协同发展格局,五年来,全市实现小学科学教育100%覆盖,获评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校9所,数量居全省第一。
为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能力,推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南昌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幼各学段,通过全面落实劳动必修课、劳动周和劳动教育清单“三大制度”,形成科技赋能劳动教育的“南昌模式”。
![]()
资料图
“哇,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轻武器,真酷。”在南昌军事主题公园轻武器展示馆内,来自站前路学校的25组亲子家庭全神贯注地聆听文明实践员的讲解,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惊叹。
这是南昌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的一段缩影。为创新构建“三维联动”心理健康教育生态,依托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联盟,南昌形成了“品牌活动牵引、专业能力筑基、智慧服务赋能”的教联体建设范式。在“幸福家庭成长计划”实践中,南昌构建“行政推动+专业驱动+数字联动”协同机制。“我们通过线上平台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课程,还组织专家进社区开展讲座,去年帮助百余个家庭解决了亲子沟通问题。”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强师赋能
筑牢教育发展硬根基
教育高质量发展,师资是核心支撑。“十四五”期间,南昌深刻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要义,树牢“强教必先强师”理念,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先手棋”,加快打造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四有”好老师队伍,为教育惠民提质、全域优质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人才保障。
师者之德,在于榜样引领。为激发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南昌坚持以典型树标杆、以模范聚力量,每年常态化选树“3个优秀”,让教育家精神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喜讯频传,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4个、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另有16人获评全省中小学“最美教师”、15人获评“最美班主任”、14人获评“最美书记校长”。
与此同时,同步推进教育人才三年培养计划,通过基础教育师资硕士培育、优秀校长专题培训、校际教学教研共建等特色项目,持续为教师赋能。
优质师资不仅要“引得进、培养好”,更要“用得好、辐射广”。为破解城乡师资发展不均衡问题,实现师资能力全域提升,南昌构建了“市级统筹、县区联动、校本落实”的三级研训网络,依托国培、省培等优质资源实施教师三年全覆盖轮训计划,五年来累计开展各级各类教师培训1200余场,覆盖教师8万余人次,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南昌还创新推出“双师课堂”“名师工作坊”“师道洪城研讲堂”等特色模式:通过“双师课堂”让农村学生共享城区名师资源,通过“名师工作坊”实现优质经验跨校传递,通过“研讲堂”搭建教师交流研讨的高端平台。这些举措有效打破了城乡师资发展的壁垒,推动城乡教师能力协同提升、专业共同成长。
截至目前,南昌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省特级教师100人、省学科带头人167人、省骨干教师595人,另有3人入选教育部专家库。这支“硬核”师资队伍,正成为南昌教育从“优质均衡”迈向“卓越发展”的核心动力。
![]()
数智赋能
绘就智慧教育新图景
五年来,南昌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通过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以数字化应用驱动教育服务升级,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育生态。从“入学不跑腿”到“阅读慧起来”,从“机考标准化”到“教研智能化”,南昌正以数字技术为笔,描绘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去年给孩子办入学,全程在手机上操作,3天就收到录取通知,不用跑学校太省心了!”东湖区家长刘女士的体验,源于南昌创新构建义务教育智慧招生入学平台。该平台实现入学资格审核、学区划分等全流程线上办理,获评“高效办成一件事”全国优秀案例。
![]()
资料图
为构建“传统+数字”阅读立体化格局,南昌依托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集成电子书库、名师导读、线上共读等功能,年均开展“滕王阁序”经典诵读、“书香少年”评选等活动数场,惠及学生80万人次,并创新推出“AI主题图书展”,开放AI互动体验区,全力打造“洪城慧悦读”品牌,数字阅读参与率居全省前列,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南昌创新打造的“南昌素质教育平台”,更是让学生受益匪浅。“我通过平台预约了江西省科技馆的科技探究课程,还参加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剪纸实践课,这些经历都纳入了我的综合素质评价。”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二学生陈雨欣说,平台整合了293家社会实践基地,推出科技探究、非遗传承、劳动实践等六大类课程,实现“一码通城、全域共享”,“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能预约课程、记录实践经历,特别方便。”
在教研领域,南昌构建的“价值链、数据链、生态链”融合的3H教研机制,正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前,平台会根据学生的预习数据推荐备课资源;课中,我能通过实时互动系统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精准讲评;课后,还能推送分层作业和错题微课。”育新学校初中语文教师李老师介绍,这种“课前——课中——课后”的数字化闭环,让教学更精准、更高效。目前,南昌已开发智慧作业、智慧考试等12类应用场景,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率。
来源:洪观新闻记者 刘宁昕/文 影视部/图
编辑:姚西林 二审:李园园 终审:毛学文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