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初高中生的“四步陷阱”,别让自己沦为猎物
如何“废掉”班级里你最讨厌的人?其实废掉一个初高中生只需四步 。每一步看似平平无奇,但组合起来威力惊人,尤其是最后一招,杀人不见血,废人于无形 。想要“废掉”一个人,关键就在这四步 。
第一步:用“短平快”的快乐,喂饱他的大脑
这一步的精髓,是让他彻底沉迷于那些毫不费劲就能获得的快乐里 。具体操作很简单,比如他刚翻开数学练习册,正准备做一道函数题,你立马凑过去说:“别做了,快看这个短视频,贼搞笑 。” 又或者他打算背20个单词,你直接把手机塞到他手里:“快来打游戏,三缺一,就差你了 。”
核心目的,就是用游戏的即时反馈、短视频的密集刺激、八卦聊天的轻松氛围,不断冲击他原本需要静下心才能进入的学习状态 。一旦他的大脑习惯了这种毫不费力的兴奋感,再让他去面对需要深度思考的数学压轴题,或是需要耐心记忆的文言文实词,他就会像喝了无糖可乐一样,觉得寡淡无味、浑身没劲 。
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他可能刚坐下5分钟,手就不自觉地摸向手机 。因为他的大脑已经被“惯坏”了,会本能地觉得“思考多累啊,看个视频多轻松” 。久而久之,他学习所需的专注力和耐心,就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这一步的基础打牢了,后面的操作就会顺理成章 。
第二步:引导他避开所有“需要动脑子”的事
当他的大脑已经尝够了轻松娱乐的甜头,我们就再给他加把火,让他形成“路径依赖”——凡是需要费点劲思考的事,一律绕道走 。在学习上,这种“逃避”体现在细节里:
比如做数学题时,遇到一道稍微复杂、题干长一点的题目,他可能看都不看就说“这题超纲了”“这题太难了,高考不考” 。这时你要顺着他的话说:“对,这种偏题怪题不用看,等老师讲就行了 。” 再比如做英语阅读理解,碰到几个不认识的生词,他懒得查词典,直接靠猜,你要肯定他:“猜一下意思差不多就行,查词典多浪费时间,效率第一 。”
更关键的是对待错题 。卷子发下来,看到红叉,他本能地感到烦躁,想赶紧塞进书包眼不见为净 。你要帮他合理化这个行为:“哎呀,一次考试而已,下次认真点就行了 。错题本太形式主义,有那时间不如多做几道新题 。”
这样一来,他成功避开了钻研难题的深度思考、查阅资料的繁琐过程,以及整理错题所需的反思总结 。他看似在学习、在刷题,却只挑“软柿子”捏,永远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简单题,思维得不到任何提升 。
我见过太多学生,笔记本记得花花绿绿,却从不聚焦自己不会的知识点;习题册刷了一套又一套,却从不总结同类题型的解法 。这种“伪努力”,正是废掉一个学生的第一个关键陷阱,而你要做的,就是让他觉得“不动脑子”是天经地义 。
第三步:让他完全跟着学校进度走,丧失自己的学习节奏
这一招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迷惑性极强,看起来“政治正确”——好学生不都该紧跟老师吗?没错,但顶尖学生在紧跟老师的同时,一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案 。而我们要做的,是让他心安理得地当一台“复印机” 。
具体操作如下:每天早上老师讲什么,他就学什么;老师布置什么作业,他就只做什么作业 。复习阶段,老师发下复习大纲,他就像拿到圣旨,只学大纲上的内容,多一点都不看 。
周末或自习课上,他好不容易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想拿出薄弱的物理动量部分专项突破,你就在旁边提醒:“你数学老师明天要检查的卷子做完了吗?先做老师安排的,自己的事放一放 。” 又或者他发现自己三角函数公式总记混,想花半小时整理,你就说:“整理那个干嘛?跟着老师一轮一轮复习不就行了,别打乱节奏 。”
久而久之,他会形成一个观念:老师的安排就是学习的全部 。他不会主动分析“这次月考物理实验题扣分多,是仪器读数没理清,还是误差分析不会”,也不会思考“文言文翻译总丢分,是实词积累不够,还是特殊句式没掌握” 。
他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完全被学校的教学进度推着走 。遇到基础复习的“风平浪静”还好,一旦进入综合拔高、需要自主补漏洞的“深水区”,他就会彻底不知所措 。这是我从事教育6年来,看到大多数中等生无法突破瓶颈的核心原因——他们很努力,但努力错了方向,或者说,没有“为自己”努力 。
当然,如果你看到这里,突然发现自己正处于这种状态,想要及时止损,可以看看我的置顶视频 。我会帮你分析成绩、找出薄弱点,根据你的情况制定专属学习计划,带你提分 。
第四步:让他陷入盲目比较与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当前三步铺垫到位,他的成绩很可能已经开始停滞不前,甚至下滑 。这时,我们要巧妙利用这种挫败感,给他最后一击——不断强化他和别人的“横向比较” 。
比如每次月考成绩出来,你就拉着他一起看排名表,特意指着名次说:“你看那谁,又前进了10名”“哎呀,你这次怎么被某某反超了” 。让他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我排第几”“我超过了谁”“谁又超过了我”这种虚无的数字游戏上 。
同时,引导他进行错误归因 。当他考砸了、心情低落时,你要“安慰”他:“没事,可能就是你没天赋吧 。你看那谁,好像也没怎么学,成绩就是好,人和人真的不一样 。” 让他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天赋”“运气”这种不可改变的因素,而不是“学习方法不对”“努力程度不够”这些具体可调整的问题 。
这样一来,他不会静下心分析“三角函数最大值求解步骤不规范”“化学平衡移动条件判断错误”等具体问题,而是陷入“我是不是真的不行”的自我怀疑 。这种情绪内耗极其可怕,会彻底榨干他最后一点学习动力和信心 。他会开始摆烂,觉得“努力也没用”,最终印证你最初的“预言” 。
讲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废掉”一个人已经大功告成,但其实还不算 。完成前面四步,最多只达成了99%,剩下最关键的1%,不在别人,而在我们自己 。因为真正能实施这四步去“废掉”别人的,恰恰是我们内心的惰性;换句话说,能彻底废掉我们的,从来只有自己 。
最可怕的是,当你意识不到自己正走向这条路时,那1%的“自我放弃”就已悄然生效,你会彻底失去改变的可能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