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今年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森林覆盖率正式突破25%,全国森林覆盖率已达25.09%,较2020年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首位,土地沙化问题基本得到遏制。
![]()
从新中国建国之初的不到10%,再到2025年的25%,我们用70多年时间彻底改遍了华夏大地的样貌,让国土变得越来越绿了,许多地区曾经经常漫天黄沙的场景一去不返。特别是在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的修复改造下,通过发展适宜的产业,不仅黄土高原"越垦越穷"的宿命被打破,就连黄河也因为水土流失问题被遏制而变清。
统计显示,2001-2021年间,中国新增森林面积达42.5万平方公里,贡献了全球1/4的新增绿化面积。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指出:中国是过去二十年全球唯一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的国家 。
![]()
每每说起我国的生态绿化,就不得不提三北防护林工程,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生态屏障,工程覆盖面积占国土的将近一半,囊括了我国西北、华方和东北这三块区域。更令全球诧异的是整个工程周期横跨两个世纪,自1978年正式启动以来,到2050年才能结束。估计除了我国,全球很难有哪个国家或者民族能够有如此坚定的决心和毅力来实施这种几代人的超级工程。
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这项横跨13个省的超级工程累计造林面积已达4.8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5.05%提升至现在的13.84%,并且还实现了"治沙-富民-可持续"的良性循环。我国用行动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实现共赢。这种增绿又增收的模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生态修复的经验和示范样本。
在治沙增绿过程中,科技的力量也至关重要。近些年,已在西北多地实战投入使用的空地协同治沙系统,由无人机空投草籽、保水剂,地面机器人自动开沟扦插,19分钟即可完成一亩地种植。相较于以人力为主的传统治沙方式,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
尽管最近20多年,全国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全国林地面积已达42.53亿亩,但目前中国森林中人工纯林占比高达60%,生态系统稳定性仍不足。并且我国森林覆盖率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仍有25.09亿亩,通过积极治理,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森林评估报告2020》数据显示,全球森林总面积达609亿亩,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1%。中国若要达到这一目标,需在现有基础上新增森林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这意味着未来25年内,每年还需造林2.3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每年绿化一个北京市的面积,可见挑战还很大。但相信在持续的投入和努力下,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只是时间问题。
![]()
既要继续提高绿化率,又要在这个过程中保障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为此,我国正在积极推动立体林业、城市垂直绿化等创新模式,从而破解土地资源瓶颈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