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结婚更扎心的,是正在全国蔓延的“原子化”孤独
现在网上随便一刷,总能看到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病的视频。
评论区里,一堆人默默留言:“是我了”。说实话,这事儿比讨论结不结婚可扎心多了。
结婚率只是个冷冰冰的数字,但这种“原子化”的孤独感,是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的冰冷。
以前我们说“内卷”,说的是拼命工作学习。现在感觉“情感”也在卷,维持一段深度关系太费劲了,成本高,风险还大。很多人干脆就算了,直接躺平。
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就像个榨汁机,把人的精力榨得一干二净。下班后只想“葛优躺”,连抬起手指的力气都没有。
社交变成了一种需要提前规划、鼓足勇气的“任务”,根本不是放松。时间和精力,都成了比黄金还贵的稀缺品。
于是,一种叫“轻量化”的关系开始流行。周末找个“搭子”看展吃饭,聊得来就处,聊不来就散,互不打扰,绝不深入。
这听起来很酷,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更是一种无奈。
![]()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情感降级”,人们不是不需要朋友,而是不敢再投入高成本去维护一段“坚固的盟友”关系,转而寻求这种低风险、低投入的“一次性”社交。
** 就像玩游戏,大家都不愿意花时间去打一个很难的副本,宁愿去刷那些简单快捷的小任务,至少能保证有点收获,还不容易“团灭”。
更进一步,就是把情感寄托给不会背叛、永远在线的虚拟世界。
养个电子宠物,跟AI聊天,看虚拟主播。因为在虚拟世界里,付出总有回应,还不用处理现实中复杂的人际矛盾。
这种现象,社会学上叫“社会原子化”,每个人都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原子,彼此之间联系脆弱。
邻居住了几年,连姓什么都不知道。公司同事,除了工作微信,再无交集。
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通讯便利,微信列表里几百上千人。
但真到深夜情绪崩溃的时候,翻遍了通讯录,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放心拨出去的号码。
那种所谓的“懂事”,其实是怕给别人添麻烦,也怕自己的情绪得不到回应,双重的恐惧让人选择沉默。
**我甚至觉得,未来会出现一种新的“社交外包”服务,你花钱就能雇人陪你聊天、看病、看电影,就像现在雇人打扫卫生一样。
** 这不是科幻,你看现在陪玩、陪诊业务已经悄然兴起,这就是“情感降级”的必然产物,当真实的连接变得昂贵,人们就会用钱去买“模拟连接”。
说到这个,有个数据挺有意思的。根据民政部的数据,2022年我国单身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2.4亿,这个数字比很多国家的人口总数都多。这庞大的群体,正是“原子化”现象的土壤。当一个社会,大家都习惯了“自生自灭”,把人情味看作是负担,那才是最可怕的。
因为人终究是需要连接的,这种连接给我们底气。现在这种底气,越来越稀罕了。
![]()
大家都在说搞钱最重要,可最后都成了守着一堆数字的孤岛,这真的值得吗?
你觉得这种孤独感会越来越严重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