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行业有个让人头疼的数字:60%的用户在30天内没有二次购买。
运营团队急得团团转,有人忙着发优惠券,有人盯着复购率曲线天天开会,还有人想着上人工智能推荐算法。
但问题就是,折腾半天,用户还是不买账。
2024年,叮咚买菜全年收入230.7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这家公司的转身过程挺有意思。2025年,叮咚买菜推出"4G战略",CEO梁昌霖直接说:"我们放弃了低价策略,不抢最大的用户,只做少数人的120分"。
数据显示平台30%的核心用户(36至45岁的女性消费者)贡献了近七成的消费额,月下单频次8.1次,远超整体用户的4.4次。
![]()
这些用户对价格不敏感,但对品质和健康要求高。叮咚买菜干脆砍掉两成营销费用,不参加价格战,把资源全投向商品和供应链。
公司还斥资10亿元建设中央厨房,推出"叮咚大师菜"系列预制菜,预计2025年该品类营收占比达到25%。从卖菜转向做食品品牌,这条路走得不轻松,但至少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不过盈利背后也有代价,2025年上半年,叮咚买菜收入增速快速回落,净利润1.15亿元,一季度净利润仅0.08亿元,同比下滑35%,扣非净利润甚至重回亏损。收缩战线换来的盈利,能不能长久,还得继续观察。
生鲜电商不是每家都能熬出头,每日优鲜曾经风光无限,拿到腾讯、高盛、联想等明星机构的投资,2021年上市时市值32亿美元。
![]()
但到了2022年7月公司突然暴雷,3天撤9城,拖欠供应商货款,最后连极速达服务都关了。
2023年11月纳斯达克决定将每日优鲜摘牌,退市前市值已缩水至几百万。
从32亿美元到几百万,这个落差背后,是前置仓模式的高成本和烧钱换规模策略的失败。花光100亿元,最终还是没活下来。
阿里巴巴2025财年年报显示,盒马在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期间GMV超过750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经调整EBITA盈利,门店数量超过420家。
![]()
盒马新任CEO严筱磊上任后,砍掉了投入重、回本周期长的会员店业态,把业务聚焦在盒马鲜生和盒马NB两条主线上。
盒马计划当前财年内新开近100家门店,新增进入城市超过50个,届时门店数将超过500家。
除了开店盒马还在供应链上下功夫,推动与产地直接合作,建设自有加工配送中心,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线上线下融合、30分钟配送、店仓一体,这些创新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前几年亏损严重,一直到2024年才实现连续9个月盈利。能不能持续赚钱,还要看供应链效率和用户留存。
![]()
2024年,生鲜电商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核心企业聚焦成本控制、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行业整体在洗牌,大家都在找活下去的办法。
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市场还在,机会也在,但怎么把用户留住,这是个技术活。
很多做数据分析的同学,张口闭口RFM模型、协同过滤、关联分析,一讲就要上推荐算法。问题是,你们公司用户有多少是优惠券买来的?平台用户粘性有多少?百分之六七十的用户只登录一次,拿什么数据训练模型?
做业务的也一样,一遇到问题就发券,美其名曰互联网思维。但生鲜不是快消品,大米面粉买回去能吃一个月,你指望用户过两天再来买?
![]()
草莓车厘子有季节性,价格还不便宜,用户不是天天吃。这些基本的商品属性,坐在办公室里看数据是看不出来的。
用户为什么不复购?可能是你的品类太少,可能是没有引流款,可能是价格没优势,也可能是用户习惯还没建立起来。但归根结底,你得知道用户买菜的真实场景是什么样的。
菜市场里,大爷大妈、家庭主妇逛着挑着,看到新鲜的就买点,价格合适就多买点。
这种随机性和体验感,线上很难复制,电商的优势在于方便,下雨天不想出门,上下班没时间,这时候才会想到用APP。
![]()
但方便不等于用户会一直用。如果商品不够新鲜,价格没优势,配送慢,用户下次还是会去菜市场。数据模型再精准,也比不上真实的用户洞察。
生鲜电商到了2025年,已经不是谁烧钱多谁就能赢的时代了。消费者行为发生理性转向,不再依赖收入增长预期进行超前消费,而是转向"高频小额支出稳定加低频大额支出谨慎"的模式。
叮咚买菜选择服务高价值用户,每日优鲜倒在了烧钱路上,盒马在供应链和门店扩张上找平衡。每家公司的活法不一样,但核心都是要找到自己的用户,提供匹配的商品和服务。
别总盯着数据指标,多去菜市场走走,和真正买菜的人聊聊。看看他们为什么选这家不选那家,什么时候会用APP,什么时候还是去线下。这些真实的场景和需求,比任何模型都管用。
![]()
生鲜电商不是不能做,但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服务什么样的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盲目追求规模,盲目烧钱补贴,最后只能是一地鸡毛。
生鲜电商的复购难题,根子不在数据模型有多复杂,也不在优惠券发得够不够多,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理解用户需求和商品属性。
叮咚买菜、盒马能活下来,靠的是找准定位、控制成本、优化供应链。
每日优鲜的教训告诉我们,烧钱换规模不是长久之计。
2025年的生鲜电商,拼的是精细化运营和真实的用户洞察,多去菜市场走走,少在办公室里空想,这才是正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