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去了贝尔格莱德,和武契奇见了面。谈话听起来客气,但气氛不对劲。她说话的口气,不像是在商量,更像是在下命令。那场会面,说是为了谈塞尔维亚加入欧盟的事,可每个字都透着一股压力。
![]()
什么叫“外交政策必须对齐”?
这话听着真别扭,就像老师在训一个不听话的学生。意思很清楚,塞尔维亚得跟着欧盟的步调走,在对待俄罗斯这件事上,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你得站在我们这边,彻彻底底地站过来。
就在冯德莱恩来之前的几天,武契奇那边发生了一件事。他本来计划要去俄罗斯参加一个能源会议,行程都安排好了,结果临时宣布取消。给出的理由简单得让人心惊——“冯德莱恩要来这里。”这句话背后,藏了多少无奈和妥协?一个主权国家的总统,因为另一个组织的领导人要来访,就得改变自己的国际行程。
这事本身,就已经给那场会晤定了调子。
![]()
那欧盟究竟想要塞尔维亚做什么?很简单,制裁俄罗斯。你想要加入我们这个圈子,想要拿到我们的资金支持,就得先拿出“诚意”。这个诚意,就是和我们一起,对俄罗斯采取一致的强硬立场。
这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它意味着塞尔维亚要放弃和俄罗斯多年的友好关系,要切断重要的能源供应,还要牺牲掉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像是一道选择题,选项A是加入欧盟,选项B是维持现状,但题目下面用小字写着:选B,后果自负。
冯德莱恩似乎觉得,只要把这道题摆在武契奇面前,他就会乖乖就范。可她好像忘了一件事,或者说,她根本没去了解。
塞尔维亚的老百姓,到底是怎么想的?
最新的民调结果摆在那里,一个惊人的数字——九成的塞尔维亚民众,都反对制裁俄罗斯。这不是一个小群体的声音,这是整个国家压倒性的民意。这个数字,比任何政治家的承诺都更有分量。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历史和现实都牢牢地绑在一起。1999年发生的事情,塞尔维亚人没忘。那年,北约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空袭。炸弹落在贝尔格莱德,落在普通人的家门口,数千平民丧生,桥梁、工厂、医院都被摧毁。
![]()
那段记忆,是刻在骨子里的伤疤。而当时发动空袭的,正是今天要求他们“对齐”的这些西方国家。
伤疤还没好,新的伤害又来了。
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这件事,对于塞尔维亚来说,无异于割肉。而欧盟的大多数国家,很快就承认了科索沃的独立地位。这种做法,在塞尔维亚人看来,就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和背叛。你们一边说着尊重主权,一边却支持分裂我们的领土。
所以武契奇才会在记者会上那样吐槽,他说,关于塞尔维亚的那些谎言,他在西方听得太多,看得太多了,却从来没听到过一句道歉。
民众的情感是一方面,现实的利益是另一方面。塞尔维亚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是实实在在的。2022年,两国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42。8亿美元。俄罗斯的天然气,对塞尔维亚的冬天来说,意味着温暖。两国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项目,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更关键的是,在科索沃问题上,俄罗斯一直是塞尔维亚在国际舞台上为数不多的、坚定的支持者。这种支持,对一个在欧洲腹地艰难求存的国家来说,价值千金。
![]()
让塞尔维亚放弃这一切,去换取一个看起来很美好、但充满不确定性的“入盟许诺”,这笔账,老百姓算得很清楚。
冯德莱恩难道不知道这些吗?
她可能知道,但她有别的牌可以打。支持塞尔维亚国内的反对派。过去一年,塞尔维亚国内确实没那么太平。从工人大规模罢工,到首都爆发反政府示威,反对派媒体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甚至公开喊出了要推翻武契奇的口号。
这些内部的矛盾,被一些西方媒体放大报道,似乎在暗示一种声音:武契奇的政府,已经不稳了。
俄罗斯的情报部门甚至发出过警告,说欧盟和美国正试图在塞尔维亚策划一场“广场革命”,通过舆论操控和资金支持,扶植一个更听话、更亲西方的新政府上台。
这次冯德莱恩带着那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到访,几乎就是在公开给武契奇划红线:要么,你彻底倒向我们;要么,你就可能被视为“障碍”,被换掉。
但这种威胁真的有用吗?
就算真的推翻了武契奇,上台的会是一个亲西方的人吗?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在这个国家,根本就没有极端亲西方的社会土壤。那段被轰炸的历史,那份被分裂的屈辱,早已让大多数塞尔维亚人看清了现实。
![]()
武契奇的政府能够维持到现在,靠的恰恰是一种艰难的平衡术。他小心翼翼地维系着一种“多向度外交”:一方面,他坚持加入欧盟是国家的战略目标,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另一方面,他又绝不放弃与俄罗斯的传统友谊,也和中国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他像一个走钢丝的人,努力在各大国之间找到一个对自己国家最有利的位置。虽然辛苦,但这套做法,却最符合塞尔
维亚当下的国家利益。
塞尔维亚也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就在冯德莱恩到访之前,武契奇宣布了一个消息:塞尔维亚的“巴纳特斯基-德沃尔”地下天然气储存库,已经完全充满了。这个储量达3。57亿立方米的储存库,是塞尔维亚的能源底牌。这意味着,即使外部的天然气供应出现问题,他们也能依靠自己的储备,撑过一个冬天。
塞尔维亚与邻国保加利亚合作建设的天然气管道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这些都不是心血来潮的举动,而是在为未来的外交博弈,增加自己的筹码。
![]()
当冯德莱恩用命令的口吻说出“必须对齐”的时候,她面对的,不是一个手无寸铁、只能听命的国家。
那次会晤,最终成了一场没有结果的政治秀。冯德莱恩带着明确的指令而来,却带着塞尔维亚无声的抗拒而归。她那些强硬的言辞,不仅没能让贝尔格莱德低头,反而让更多人看到了欧盟外交中那种根深蒂固的傲慢。
在这个世界上,用威胁的方式去改变一个国家的立场,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塞尔维亚用自己的行动在说:我的路,我自己走。
1999年的炸弹没能让他们屈服,2008年的分裂危机没能让他们崩溃,今天的经济和政治压力,同样也无法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原则。对这个饱经苦难的国家来说,主权,不是一个可以拿来交换的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