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行业招工难,根源不止工资低,另有两个关键原因
小区门口的招工启事贴了又换,商场里巡逻的大多是中年大叔,就连写字楼的保安岗位也常年挂着“急聘”——保安行业“招人难、留人更难”早已不是新鲜事。很多人觉得这事儿很简单:工资给得低,自然没人来。但其实不然,随着行业规范和社会需求变化,招工难的根源早已超出“钱”的范畴,还有两个关键原因让年轻人望而却步,让企业陷入“越缺人越难招”的循环。
1. 现状:缺口常年难补,644万从业者里年轻人寥寥
保安行业的缺工可不是小范围问题,而是全国性的普遍困境。人社部早在2020年、2022年发布的“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中,保安员就多次稳居前十,到2025年这一情况仍未缓解。中国保安协会2025年7月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保安服务公司已达1.8万余家,民营占比92%,从业人员约644万,但市场需求仍有巨大缺口——仅香港地区的保安行业缺口就高达4万人,就算不断涨薪也难招到人 。
更关键的是人员结构严重老化,智联招聘2025年10月的招聘信息显示,烟台小区保安月薪多在4K-5K,北京部分特殊岗位能到7K-11K,但求职者仍以中年人居多,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不足三成。2024年行业报告更是指出,保安从业人员流失率高达25%,很多企业刚培训完员工就跳槽,陷入“招聘-流失-再招聘”的恶性循环。
![]()
2. 基础原因:工资偏低+保障不足,吸引力先天薄弱
不可否认,工资和福利是招工的基础门槛,这也是保安行业的老问题。虽然部分一线城市特殊岗位薪资能到7K以上,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保安月薪集中在4K-6K,且多为单休或无休,扣除社保后实际到手收入更低。根据行业调研,保安服务公司的收费标准受合同约定限制,其中31%-37%要用于缴纳社保,留给员工的薪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更让人顾虑的是权益保障问题。《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明确要求保安从业单位依法缴纳社保、提供劳动保护,但实际执行中,部分中小民营保安企业为控制成本,存在社保缴纳不全、加班费不足的情况 。对于追求稳定的求职者来说,“工资不高+保障不稳”的组合,自然不如外卖、快递等行业有吸引力。
3. 关键原因一:职业门槛提升,培训成本拦住求职者
很多人以为保安“谁都能做”,但现在行业门槛早已悄悄提高,这成了招工的重要拦路虎。2024年2月重庆市公安局发布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明确要求,保安员必须经考试、审查合格后取得保安员证才能上岗,有违法犯罪记录的还会被拒之门外 。
地方标准更是进一步收紧,北京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校园保安新标准,要求上岗前培训不少于16学时,每年还要再接受16学时的在岗培训,且出入口执勤每班不少于2人、24小时值守。香港地区更严格,想做保安得先通过《保安和护卫服务条例》规定的考试拿牌,光培训+排期就要半个多月,雇主还要承担这段时间的成本,导致求职者和企业都犯难。对于想“快速上岗赚钱”的人来说,这些培训和考证要求无疑增加了时间成本,不少人直接打了退堂鼓。
4. 关键原因二:职业认同感低,年轻人看不到发展前景
如果说工资和门槛是“硬障碍”,那职业认同感低、发展无前景就是“软痛点”,也是年轻人不愿入行的核心原因。中国保安协会2025年的座谈会提到,保安行业虽被列为现代服务业重点,但社会上仍有不少人把保安看作“低端劳动”,觉得“没技术、没面子” 。
更关键的是职业发展路径模糊,大部分保安岗位没有清晰的晋升通道,很多人干一辈子还是基层巡逻、站岗,不像其他行业能通过积累经验涨技能、升职位。数据显示,目前保安行业高技术人才占比仅30%,17%的企业才完成智能化改造,大部分企业仍以传统人力安保为主,难以吸引有想法、想成长的年轻人。年轻人宁愿选择虽然辛苦但收入更高、或有成长空间的工作,也不愿困在“一眼望到头”的保安岗位上。
其实保安行业早已不是“低端劳动”的代名词,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3600亿元,智慧安防、技术安保等新业态正在崛起,政策也在推动行业职业化、现代化。但招工难的问题,需要从提高薪资保障、降低入职门槛、完善发展路径多方面破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