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半导体这行,杨光磊绝对是圈内响当当的人物。他从台湾地区国立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直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士,那时候的他埋头钻研半导体物理,毕业后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干了几年,搞雷达信号处理和卫星通信模块。
杨光磊这人说话直来直去,不拐弯。2023年10月,他在开南大学主讲“我的半导体人生”后,接受媒体群访,直戳美国芯片产业的痛点。他说,美国企业或者政府要是想抄台积电的作业,在本土搞出个类似模式来和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企业拼,那绝对是死路一条,没一点悬念。
为啥?简单说,美国缺那种死磕到底的文化。台积电的牛逼之处,就在于专注,它只管晶圆代工这块,用对路子的方法一步步往前推,不瞎折腾。
现在全球就中芯国际这种大陆企业能跟上这节奏,杨光磊觉得,中国大陆的这些厂不光专注,还真有心气儿去搞技术。他预测,国际半导体格局将来中国大陆企业稳坐头把交椅,因为他们不光有执行力,还有长远打算。
![]()
美国芯片产业以前多风光。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就是制造领域的扛把子,英特尔、AMD这些巨头呼风唤雨。日本那时候不服气,政府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VLSI项目砸重金,直接把美国的市场份额抢走大半。美国人急眼了,用制裁手段压日本的芯片厂,硬是把他们摁住。
后来,1987年张忠谋在台湾地区创台积电,发明纯晶圆代工模式,专心帮那些无厂设计公司如高通、AMD代工芯片。这模式牛就牛在分工明确,台积电只管制造,不碰设计和销售,成本低效率高。美国企业呢?走IDM路线,自己全包,从设计到卖一手抓。
AMD老大杰里·桑德斯当年还放话,“真男人得有自己的晶圆厂”,拿这句嘲笑代工厂。但风水轮流转,2009年桑德斯就把AMD的制造部门卖掉,和阿布扎比财团合资搞GlobalFoundries,自己转纯设计,封装厂也甩了。这转变听着讽刺吧,投资太烧钱,IDM扛不住了。
如今美国强项还在设计端,英伟达的GPU、高通的移动芯片、苹果的A系列,设计水平全球顶尖。软件生态也牛,系统集成占了大头市场份额。但制造这块,美国早掉队了。杨光磊说,以前美国没对手,制造随便玩儿,现在站同一个起跑线,比纯技术,美国已经不是老大了。
政府想翻盘,签个CHIPS法案扔53亿美元补贴,喊着重振制造业,可这玩意儿杯水车薪,不到台积电一年营收,还得分给一堆公司。杨光磊去英特尔当顾问时,亲眼见他们技术不差,节点和良率都能追上台积电,但环境和心态拉后腿。
美国年轻人爱去微软、谷歌写代码,不愿进工厂搞制造,人才缺口全靠印度和台湾地区移民补,可很多人干几年就回老家了。
![]()
美国想复制台积电,听着高大上,其实卡在文化关上。杨光磊直言,美国人爱搞突破性创新,发明新技术时玩儿命,但一到量产,就松劲儿了。英特尔就是活例子,太自傲,早年不让外人掺和,等10纳米和7纳米节点翻车,才想起来找海外人才救场。
英特尔没EUV光刻机,就用浸润式DUV加自对准多重图案化硬推7纳米,这路子没错,但良率上不去,项目黄了。台积电和中国大陆企业也用这套,照样成功,靠的就是咬牙调参数,死磕缺陷率。杨光磊觉得,美国本土制造技术和发展都出大问题,不是钱砸就能补。
政策上,美国更狠。2018年起加关税,逼台积电去亚利桑那建厂,2020年特朗普政府还要求台积电把技术拱手让给英特尔,扶持本土厂。这强买强卖的架势,杨光磊说,直接搅乱了供应链。
2024年台积电宣布加码1000亿美元,在美建三座晶圆厂、两座封装厂和一个研发中心,总投资1650亿刀。杨光磊在2025年3月政治大学活动上回应媒体,这步棋是迫不得已,最坏情况台积电变“美积电”,彻底成美国公司。
台湾当局得醒醒,光靠美国不行,各国都有小算盘。特朗普的关税,本意是国家安全和带回就业,“让美国再次伟大”,但达成目的后,未必真收税。可这事儿对台积电是双刃剑,转移产能分散风险,但也可能丢核心技术。
![]()
中国大陆这边,半导体厂子稳扎稳打。中芯国际从2000年起步,现在7纳米也搞定,杨光磊赞他们专注劲儿足。国家政策给力,钱、人、方向全到位。最关键,人才引进玩儿得溜。
2025年4月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碳纳米管大牛李永熙和物理学家李淇明,退休后在韩国没人理,跑来中国大陆高校教书。李永熙去湖北工业大学领半导体与量子研究所,李淇明进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专攻量子计算。
中国大陆这些年请韩国专家不少,电子电气、材料学、半导体全覆盖,从基础到前沿,一网打尽。这不是空谈,杨光磊说,人才是因,技术是果,没顶尖人,创新就是空话。美国封锁卡脖子,反倒逼中国大陆自力更生,这绝境生猛劲儿,自主创新加速了。
美国CHIPS法案听着响亮,实际执行磕磕绊绊。补贴分给Intel、GlobalFoundries这些,Intel拿大头扩厂,但良率和客户吸引力跟不上。
杨光磊去美国互动时,发现Intel技术牛,但客户工程弱,产品不贴合需求。高通当年挑台积电,第一代处理器开发,杨光磊团队飞去圣迭戈总部待一周,帮调工艺,客户满意度拉满。
历史包袱重,10纳米延误坑了诺基亚客户,定价还高,IDM时代毛利60%,代工才30%,谁敢冒险?现在Intel Foundry吸引了前10大无厂公司7家试芯片,但IP风险、延期担忧一大堆。杨光磊给的1%成功率,不是瞎说,是基于实地看出来的痛点。
![]()
放眼全球,半导体这盘棋,美国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三方博弈,杨光磊看得很透。台湾地区制造强,90年代股市分红拉回海外人才,工研院培养本地人,台积电从无到有,选对代工赛道,没对手就野蛮生长。
但上游设计还是欧美把持,中国大陆遇美封锁,高墙难翻,突破得花几十年。地缘风险大,美国压台湾地区转移产能和研发,杨光磊在2024年论坛上说,这对台湾地区不利,得聪明对话,别硬刚。全球化在退潮,台湾地区得拉盟友,欧美日欧机会多,中国大陆市场大,不能扔。
中国大陆的底气,从内需说起。杨光磊点明,中国芯片不怕封锁,因为市场后盾硬。14亿人消费,手机、汽车、AI全靠芯片,需求拉动创新。中芯国际等厂,专注7纳米以下,DUV路子走通,证明执行力在线。
人才战略更绝,韩国专家来投,覆盖全链条,解决卡脖子。杨光磊预测,中国大陆企业成赢家,不是吹牛,是基于专注和决心。反观美国,补贴是短期药,长期靠文化变迁,杨光磊觉得难。
![]()
台积电的全球布局,杨光磊也掺和意见。2024年亚利桑那厂动工,但供应链还靠台湾地区封装,地缘一乱全黄。2025年台积电追加投资,杨光磊说,这是避险,但别丢魂儿。
台湾地区得推国家战略,跨行业合作,平衡能源环境,生育率低得靠生产力顶。杨光磊在台大课堂,教学生这些,强调R&D安全,国际合作加机制,别让技术外流。
总的,杨光磊的警示接地气:美国复制台积电,不是技术差,是心态和执行跟不上。中国大陆崛起,靠实打实的投入和人才。美国政策虽猛,但乱拳打不出好结果。半导体这行,未来看谁咬牙坚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