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里有个逮啥都往嘴里塞的宝宝,妈妈们肯定既无奈又担忧。宝宝这种乱“吃”东西的行为,不仅可能弄脏小嘴,还存在误食危险。别着急,咱们一起来看看这背后的原因以及应对办法。
宝宝乱“吃”东西的原因
1. 探索世界的方式: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在他们眼中,一切都是新鲜有趣的。而嘴巴是他们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把东西放进嘴里咬一咬、尝一尝,能帮助他们了解物品的质地、味道等特性。就像宝宝看到一个小玩具,他会本能地想知道这个玩具是什么感觉,放进嘴里就是他们探索的第一步。
2. 口欲期的表现:宝宝在0 - 1岁左右,通常会经历口欲期。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口腔神经发育迅速,他们喜欢通过吸吮、咀嚼等口腔动作来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所以,不管拿到什么东西,都想往嘴里放,这是他们口欲期的正常表现。
3. 长牙不适:当宝宝开始长牙时,牙龈会感到痒痛不适。为了缓解这种不适,宝宝就会寻找东西来咬,只要能拿到手的,都可能成为他们缓解长牙疼痛的“工具”,这也导致了他们乱“吃”东西。
应对宝宝乱“吃”东西的办法
1. 保证环境安全:宝宝活动范围内,要确保没有危险物品。像硬币、纽扣、小珠子等小物件,一定要收纳好,避免宝宝误食。家里的药品、清洁剂等有毒有害物品,要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同时,定期检查宝宝的玩具,看看有没有小零件松动,防止宝宝咬下来吞进肚里。给宝宝创造一个安全的探索环境,能从源头上减少宝宝乱“吃”东西带来的风险。
2. 提供合适物品:既然宝宝喜欢用嘴巴探索,那就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物品。比如,准备一些干净、柔软的牙胶,不同形状和质地的牙胶,能满足宝宝探索需求,还能缓解长牙不适。也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专门的咬胶玩具,这些玩具材质安全,适合宝宝啃咬。当宝宝手里有了合适的东西,就会减少乱抓其他东西往嘴里放的行为。
3. 转移注意力:当看到宝宝拿起不适合吃的东西往嘴里放时,不要强硬地抢夺,这样可能会让宝宝产生逆反心理,哭闹得更厉害。可以用其他有趣的东西转移宝宝注意力,比如拿出一个色彩鲜艳的新玩具,或者发出有趣的声音,吸引宝宝的目光,让宝宝主动放下手里的东西。等宝宝注意力转移后,再把危险物品拿走。
4. 正确引导教育:虽然宝宝小,但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引导。当宝宝往嘴里放东西时,用严肃的语气告诉宝宝“这个不能吃”,同时摇头表示否定。多次重复后,宝宝会逐渐明白有些东西是不能放进嘴里的。等宝宝再大一些,能听懂话了,可以耐心地给宝宝解释为什么有些东西不能吃,让宝宝从认知上理解这种行为的危险性。
5. 满足宝宝情感需求:有时候,宝宝乱“吃”东西可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安慰。妈妈要多陪伴宝宝,给予宝宝足够的拥抱、亲吻和安抚,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爱和关怀。当宝宝情感上得到满足,内心安全感充足,乱“吃”东西的行为也会相应减少。
家有乱“吃”东西的宝宝,妈妈们别无奈。了解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采取合适的应对方法,就能帮助宝宝改掉这个习惯,让宝宝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